第一一六章 致富之路(下)(1 / 2)
其实在楚振邦看来,渠水经济的发展并不缺乏自身的基础,就拿这些偏远的乡村来说,发展土特产的条件非常有利,大山里的很多野味、土产,在外界都有很好的市场。
就拿这个林蛙油来说,别说是在国内,即便是国外市场上的声誉都很高,尤其是在港澳台、东南亚一带,那些有钱人都认这东西,前世的时候,高档的林蛙油在香港就能卖到2000美元一斤的高价。
林蛙这东西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可以搞人工养殖的,如果在这条路上操作一下,未必就没有一个广阔的钱途。
在楚振邦看来,渠水的乡镇经济之所以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交通的闭塞,另外一点,就是人的惰性在起反面作用。前一条不用说了,后一条,看看这个村子白天的情况就知道了,整个村子,不管是老人还是壮年、青年,家里没了农活就揣着一双手,躲在向阳的墙根底下晒太阳。这种状况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延续了数千年,要想有改观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窗外的院子里柳絮般的雪花还在飘飞不停,窗台上堆着的积雪差不多有两三厘米厚了。村子里一过九点就停电,小方桌上摆着的油灯焕发着昏黄的光线。
楚振邦端过那碗已经泡开的林蛙油,送到嘴边轻轻抿了一口,酥润可口,没有丝毫的腥味。
回头想想,楚振邦记得前世东农大对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着手研究的比较早,本身也有一套很成熟的技术理论,只不过确切的年份回忆不起来了,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已经出现了。
苗老汉这个人身上的缺点很多,贪财啊,小气啊、目光短浅啊等等等等,可他毕竟是苗苗姐妹两的父亲,如果说他自己原本拼搏一下的话,楚振邦倒是很乐意给他创造一个真正脱贫致富的机会,比如说这个林蛙人工养殖的项目。
国家在改革开放上的政策就是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且不说这个政策的最终结果如何,至少这条路是没错的,在中国的大地上,致富的确也是需要有带头效应的,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楚振邦相信,如果老苗家能把林蛙养殖项目这条路走通了,走顺了,再加上一定的外部政策扶持,整个渠水县的下属乡镇,很快就会有大批心思活泛的人跟上去……
“姐,给,你先端着,我把门插上。”
楚振邦的思路刚走到这儿,挂着棉褥帘子的外屋里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脚步声,紧接着,苗豆的声音在外面传进来。
“还是我来吧,你先进屋去。”苗苗的声音随即响起,听着就像是在帘子外面。
楚振邦放下手里的茶碗,扭头朝门口的方向看了一眼,却正好看到苗豆端了一个铁皮的脸盆进来。
“哥,洗把脸吧。”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盆里的热水熏得,苗豆的小脸润红,她把脸盆放在床下,自己蹲在那儿捞起泡在盆里的一条毛巾,双手搅着拧了拧,递给楚振邦。
楚振邦接过毛巾,胡乱的在脸上摸了一把,看到苗苗也撩开帘子走了进来,便笑道:“你们来得正好,我刚才有个想法,正想跟你们商量一下呢。”
“啥想法啊?”苗豆蹲在地上,很自然的握住楚振邦左腿足踝,一边帮他脱掉脚上的靴子,一边头也不抬的问道。
楚振邦根本没想到苗豆会给自己脱鞋子,而且还是在苗苗的面前,忍不住愣了一下,抬起头来再看苗苗的时候,却发现她像是什么都没看见,径直走到床边,去搬那张摆放在床上的矮脚方桌。
苗豆帮他把两只靴子脱了,把袜子也褪下来,又引着他把脚放在水盆里,这才抬起头来红着脸问道:“水烫不?”
“哦,还行,”楚振邦本能的答了一句,回过神来的时候,忍不住失笑道,“你们这是干嘛,把我当地主啦?洗脚还得让人家伺候。”
苗豆抬头瞟了他一眼,似乎想说什么,可迟疑了一下,又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楚振邦感觉到有点不对,他皱皱眉头,扭过脸看了看苗苗,却发现她正忙碌着铺炕,原本摞在床头箱柜上的两床被褥被她扯下来,并排着铺在炕上。这两床被簇新簇新的,一看就知道没怎么用过,甚至还是全新的。
铺了两床被褥,显然不可能是为自己一个人准备的,难不成……楚振邦的心跳开始加速,嘴巴里也隐隐发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