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关键在于培养幼儿健全的性格结构(1 / 2)

加入书签

学前教育领域是一片热土。www.Pinwenba.com在这片热土上,从管理体制到教育理念,从课程模式到活动设计,从教师教育到家长教育,从教学活动的高结构到低结构,新风徐进,思想活跃,表现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高度的专业责任感和热情的探索精神。

但细细看来,也有值得讨论的事情。

信手抽出两本幼教杂志,看到一本中有文章强调要对幼儿进行“恐惧教育”,一本中有文章呼吁对幼儿进行“和平教育”。我情不自禁想起了一连串的“××教育”的口号。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口号太多。“口号教育”泛滥成灾。人们不禁会想,这些“口号教育”真能实行吗?

让我们先就事论事地看一看“恐惧教育”吧。

我们知道,恐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也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当一个人处在无法摆脱的危险情景或难以抵挡的灾难性变化时,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体验。人在恐惧的同时伴随着回避退缩行为和不可自主的生理反射,如心慌、惊叫、血压升高、毛发竖立。最早对儿童实施恐惧教育的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华生认为,恐惧是儿童的原始情绪之一。身体失去平衡和巨大的响声,是引起新生儿和婴儿恐惧的两大原因。在这个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可以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形成儿童的恐惧感。根据这一观点,华生对一名11个月大的婴儿艾伯特作了实验研究。实验初期,艾伯特与小白鼠玩了3天。后来,当艾伯特开始伸手去触摸白鼠时,脑后敲起了钢条的声音。艾伯特猛然跳起,向前摔下,将头埋进垫子,但没有哭。第二次,正当他的右手刚触摸白鼠时,钢条又被敲响,他又猛然跳起,向前摔倒,开始哭泣。一周以后的几次白鼠与响声的组合刺激也都引起孩子惊起。最后,当白鼠单独出现后,艾伯特表现出极度恐惧,转过身去,扑倒在地,匍匐前进,躲避白鼠。应该说,华生的恐惧教育是成功的,但出于道德的原因,这个实验遭到学术界的严厉批评。后来,华生也认识到,为了保护儿童的情绪,有必要植入某些消极情绪,以便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消极反应必须尽可能在心智健全的状态下建立起来,而不涉及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精神分析学派对儿童的恐惧也有专门的论述。弗洛伊德告诉我们,成年人应该以关爱的训练引发儿童的真实焦虑,防止儿童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埃里克森则指出,在形成儿童的基本信任感时,保留适度的不信任感让儿童懂得避开危险是必要的。但基本不信任感只能与一些具体的、实际的危险有关,不要构成对世界总体的不信任和怀疑。可见,提倡恐惧教育是缺乏理论根据的。也许恐惧教育的倡导者会解释道:“我们恐惧教育的含义与大师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果真如此的话,那不就是我们熟悉的安全教育吗,为什么偏要森森地提个“恐惧教育”让人费解呢?

至于通过不让孩子舞枪弄棒以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和平,实现“和平教育”,也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能否在现实社会中有效遏制暴力行为和恐怖活动,尚不得而知。

我的本意并不是讨论要不要进行“恐惧教育”与“和平教育”,也不是讨论如何进行这种教育,而是想探讨一下产生这类“口号教育”概念的内在原因。

我们知道,在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儿童期教育与成年后发展之间,肯定不存在一个单因单果的线性关系。但是,确确实实有很多人在实际操作中,相信只要我们对幼儿实施一个什么“教育”,就能防止将来的一个问题,如同打了卡介苗就能防止结核菌感染一样。于是,一连串的“口号教育”应运而生,应该在幼儿园里对儿童进行这个“教育”,那个“教育”,花样翻新,令人目不暇接。也有人倒过来做,看到成人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儿童身上,动辄就“从娃娃抓起”,于是又提出了一连串的“口号教育”。至于这些“口号教育”符不符合事实、符不符合逻辑、符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却很少考虑。而这些“口号教育”对儿童产生什么消极影响,则更少考虑。这是一种幼儿教育简单化的倾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