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权威胡传奎之死(1 / 2)
“反动权威”胡传奎之死
2018-04-15 作者: 王克明;吴思
“反动权威”胡传奎之死
张阿妹
张阿妹,1952年生人。“文革”开始时,在人大附中初一读书。1969年到延安专区宜川县插队,1973年在西安当工人,1978年考入人民大学,1985年人大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家体改委中国体制改革研究所工作。1989年赴美读书,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曾任联合国发展署顾问。现为美国一家信息公司高级分析师。
1966年的8月是疯狂的8月。在“砸烂旧世界”和“造反有理”的旗帜下,北京红卫兵涌向北京的四面八方,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轰轰烈烈的抄家破四旧运动。
那一年我14岁,是人大附中老初一的学生,也是人大附中红旗战斗队的一分子。我没有参加人大附中的老兵组织——红卫兵,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太凶了。
我亲眼所见,我的两名最要好的同班同学,在参加红卫兵之后,整个人都变了。她们俩原来都很单纯、活泼、开朗,但忽然有一天,这些十四五岁小女孩的单纯活泼开朗都不见了。我看见的是,她们对着我们的班主任,凶狠地挥动着带铜头的皮带。
我们的班主任喜欢穿西装,梳背头,总是衣冠楚楚,温文尔雅,那时不过才二十几岁。那一天,我的这两位红卫兵朋友,一边用带铜头的皮带抽打老师,一边让其他的红卫兵按着老师,愣是用推子把老师的锃光瓦亮的大背头,剃成了阴阳头,前后不过用了几十秒。她们把这样的暴力称之为“消灭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向剥削阶级思想宣战”。
看到班主任在一群十几岁的自己的学生面前,低着头,弯着腰,脸上红一块紫一快,嘴里还不停地吐着诅咒自己的词儿,我目瞪口呆。我不知道我的目瞪口呆是不是革命立场不坚定的表现。但我记得我很快就坚定了下来,并且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精神力量:伟大领袖**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几位女红卫兵1967年的留影。右一是张阿妹。
但我决定不参加红卫兵,我参加了“红旗”。像红卫兵一样,“红旗”也是人大附中红五类的组织,但因对校长和老师的态度比较温和,红卫兵叫它“保皇派”。
不管是革命派红卫兵还是保皇派“红旗”,他们贯彻伟大领袖**的指示,都绝不含糊。那年的8月1日,**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热烈支持红卫兵小将对反动派“造反有理”。人大附中的红卫兵和“红旗”都把这奉为绝对的圣旨。
8月的某一天,我和十几名“红旗”的兄弟姐妹,一起乘车到东单东总布胡同参加抄家“破四旧”。为什么去这条胡同,后来我才知道,在旧说“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北京,东总布胡同及其附近,住着许多最该被“破四旧”的才子佳人、封建遗老遗少、反动学术权威和地富反坏分子。
到了胡同口,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个坏分子名单。胡同居委会的一位中年大妈,还特意用手指着斜对面,告诉我们,那家住着一个反动学术权威,叫胡传奎。当时我们都惊叫了一声“胡传魁?”那时**主持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里的主要人物胡传魁,早就深入全国人民之心了。
“对,他也叫胡传奎,但有一个字不一样。”然后,她很神秘地低声说,小心了,里边已经有好几拨红卫兵了。
有好几拨红卫兵了?我们带着好奇心和生怕被落下的急切,跨入了路北一座有两个雄伟的大狮子看门、挂着两个硕大的铜环的深宅大院。果不其然,里面已经有许多和我们一样的穿着绿军装、带着红袖标、扎着皮带,年龄不相上下的中学生红卫兵。
这个深宅大院真是深不可测,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我们目力所及,到处狼藉。衣服、瓷器、书籍及各种生活用品,散乱在各处。显然,我们来晚了。
“胡传奎在哪里?”记得我们“红旗”中一位年龄稍长一点儿的同学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