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善恶争鸣(1 / 2)

加入书签

笔者龙吟月在年少时,约从12岁开始吧!一来在心灵上开始產生非常苦闷的情绪。二来向自身的所有存在质疑,好比质疑為什麼要考试?又為什麼考一大堆?考的东西又没兴趣,又為什麼国中时要剪平头?為什麼而存在?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永远质疑不完。

发现同是人类,人族也好,自己是特别与眾不同的。从国中毕业后,约十五岁开始,都是最早出门,最晚回家。

除了孤独还是孤独,与这世界几乎完全格格不入。只是活著,对笔者没有什麼意义。无意间发现书上的一些人跟笔者有感印著。

如之前提的苏格拉底、庄子原来这世上曾经存在与笔者同样异类的存在者,他们大多被叫做思想家或哲学家。

只是,只是為什麼有些人写的东西笔者完全看不懂?

明明就是中字,明明思想是人族最珍贵的意义,怎麼可能笔者会不懂呢?塌蚂的!小蚂蚁的竟然会不懂。

十六岁不懂,二十六岁不懂,三十岁还是不懂,现在也是不懂,只是,不重要了,算了,会懂得的就会懂得的,不懂也不影响笔者的境界了。

如今笔者写书,自然把这几个弄进来,黑格尔、康德,几乎都不懂,书是买过好几次,丢了又买,买了又丢,没地方放书,书太多也是错误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书吧!

如今笔者已经更少在这儿看网了,订了五百左右的书,说心话,对笔者没帮助,都差不多雷同的,即使许多写手或作者都说自己创新。点了几下就知道又来了,又是这样的东西,久了早就腻了。

曾经,就说去年吧!这儿的消费笔者排第一名,臺面上是第三名,都可以买栋房子了,笔者觉得够了,这已经是笔者所能够做的最大支持了。

笔者喜欢书,比很多人喜欢。有想像及思想的书能够吸引笔者,笔者买过的书更多,多到没地方放,大多丢了,少部份捐了。為什麼不全捐。因為麻烦。

麻烦的事很多,笔者如隐者般的懒得理,一如一开始白痴的路过客一堆,都被删除。书都没看就留恶言,这不就是证明世上到处有坏人,而坏人不知道自己是真正的坏人。

坏人无处不在,古智者说别理他们。才是智者,因為灭之,是法在制裁的,个人无法消灭的。这就是人族的世界。

来来去去的人们,什麼样的人都有,这是表面上的。真正的情况,笔者研究多年下来。自己得出自己的答案:口头禪!别怀疑,这世界上只分好人跟坏人。

好的永远心是好的。坏的永远心是坏的,任何环境都是。如何分出好人坏人?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中国古代著名儒家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為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為「孔孟」。

孟子思想主要分為政治哲学,即仁爱,以及人生哲学,即性善。

先秦儒家对於人性善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

他认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认為,人生来都有最基的共同的天赋性,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

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裡去「乍见孺子将入於井」),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

这种同情心,并不是為了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见死不救的名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也叫「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