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打仗打的是钱 第四节 一枚金戒指(1 / 2)

加入书签

讲后面的故事前先问一个问题,如果在战乱的时期,你和一些人要押运一大批的金银财宝转移,这时候部队被打散了,上级主管部门也失去联系了,而敌兵也离的很近了,怎么办?是接着押运走去找组织呢,还是就地私分了一哄而散呢?

我想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因为没有几个人真正清楚自己的道德底线是什么样的?不到真的去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有着什么样操守的人!

这也就是像包拯啊海瑞啊柳下惠啊等等吧,能一直千古留好名声的原因,人家是确实是做到了见财和见色都不起意,大多数的人,还是抵制不了诱惑的!

比如俺,有一次和一位土豪朋友去内蒙古,他们是去那边做生意,我是顺便搭车去游山逛水的,中途停车吃饭加油的时候,这朋友毫不避讳地当着我得面打开汽车后备厢,里面是用编织袋子装的整整一千万现金!他们是去买矿的,那地方的老百姓不认银行,认现金!

从见到这一千万,老实说,这一路上直到分手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起过杀人夺财的想法!或者是趁他们不备把车开走的想法也冒出来了,还想的很详细的,怎么骗他们都下车,怎么假装去厕所,怎么找借口回来开车等等吧,反正脑子里就是抑制不住的想得到那笔巨款。

当然,最后我只是想想而已,没真的去那么做,否则现在也就不能给各位讲故事了,这说明再真的面对诱惑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不可能不起贪欲的!好了讲故事!

1946年3月以后,国共和谈之后的**军校。凡具有教员(军事教员、政治教员、文化教员)身份的干部,好像是当年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吧?一度向“薪金制”看齐,增加了某种“津贴”式的补贴。当然。受当年“平等”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员是不领这些钱的。就放在供给处主任那里,随他用在大家伙食补贴或用作什么。

1946年的7-8月间,内战的形势日趋紧张。尤其在8月的大同集宁战役晋察冀八路军战败之后,部队撤回张家口、宣化,许多熟悉的面孔看不见了。后来知道,大同集宁战役中,晋察冀八路军主力损失达两万多。所以回来后都急着补充兵员,补充武器装备。尽管上面没有说放弃,但晋察冀八路军撤退出张家口、宣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当时冀察军校的政教主任杨浩名下有一些钱,军校供给处主任乔新松托人。将这些不断变毛了的钱——**发行的晋察冀边区银行钱币,在宣化街面上换了一枚金戒指。杨浩将这枚金戒指给了准备随冀察军区大队撤退的老乡彭夫人。因为他们当时已经有了一个女孩,让他们身边有这点值钱的物件,一旦需要时,拿出来给孩子换点“吃喝穿”什么的。

也有朋友指出这个 “在宣化街面上换金戒指”的分析。有点牵强。因为那个时候,是没有任何人再想要快变成废纸的晋察冀边币的。他的分析,是刘道生下令,将这些财宝中拿出极少又零碎的一部分,用作一些善后事宜的开支。比如。安置一些干部家属什么的。杨浩当时不过是赶上了这趟便车,经刘道生批准,同样是贺龙部队红军干部资历的乔新松,为杨浩换取了这枚金戒指,总之,是换了一枚金戒指的。

1946年8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晋察冀八路军大同集宁战败后,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尽管郭天民在怀来南线战场上取得小胜,形势缓解,但北线国民党绥远军一个偷袭,张家口危在旦夕,晋察冀军区领导不得不做出“主动”撤退,放弃张家口的决定。

张家口决定放弃,小城宣化自然就保不住了。郭天民指挥冀察军区的纵队主力在前线打仗,宣化这边,一切由刘道生当家作主,安排冀察军区的全面撤退。

当年,冀察军区的大队撤退,出宣化不渡河往南,而是沿铁路线直接走下花园、怀来,渡过洋河、桑干河的汇合处,便可进入平西根据地。因为国民党飞机的轰炸,这条铁路线上的火车早已经不通了,据说国民党那边的铁路线平民只通到昌平,军队可以到南口、青龙桥。冀察军区因为有大批伤员一起同行,所以配备了大批车辆,老旧的卡车和马车并行,其中还夹杂着跟着一起撤退的宣化市民的手推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