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3)(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几天,时枫和周明泽同进同出,除了吃饭睡觉,两个人各自捧着笔记本寻了一处凉快清静的地方,就开始讨论时家的修缮。

时枫对建筑并不陌生,她曾经对建筑设计有着很深的热忱,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改念了编导,投入纪录片的创作后,她对建筑仍是念念不忘,连做出来的节目都是与建筑有关。她对古建筑的了解也绝非是一窍不通,她的父亲时俊奕是历史系的教授,和母亲尤子桑都是考古方面的权威,她从小耳濡目染都是破瓦片碎瓷器,多多少少对历朝历代的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周明泽渊博的知识面前,她还是败下阵来,俯首称臣。

“我觉得你不用当修缮师,可以去当建筑师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要以为房子建出来就可以,如何维护和修缮才是重点。”周明泽一副你很没文化的鄙夷表情,“国外的建筑追求奢华永恒,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力求简朴,历朝宫殿也以此为标准,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会带来建筑的更新。所以,现在看到的是明清的建筑为主,自元以前的建筑大多是一些佛寺。如果再不加以维护修缮,再过几年全都是模式化的钢筋水泥建筑,南北地区的差异也随之消失,走到哪都是相同的延续。”

从古至今,各地的建筑在经过长期的建设和锤炼,已经有了各自的地方性和地方风格。无论是从总体布局,还是单体建筑本身,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好像一样米养百样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复制的。

比如说,北方的房子不适合在北方建造,从布局、式样、构造、用材、装饰,两个地域都是截然不同的,细分之下更是无法复制。就好像是一个东北大汉出现在南方城市,当地人马上就能看出来。

这些都是中国古建筑日积月累,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房屋样式。

然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千篇一律的静面玻璃,已然分不清自己到底身在何处。

“所以呢,大爷我现在只想拯救这些面临倒塌的古民居。”周明泽坐在廊下摇着团扇,脸上尽是倨傲,“在此之前,我参加过应县木塔的修缮。”

电脑里正在播放一个小短片,首先出现的是一座古老的木塔,塔身灰败,似已历经沧桑。

“应县木塔。”时枫惊呼,“这里我有去过,是我做的第三期节目。这是你修的?不可能……”

周明泽很淡定地点头,“就是我修的,怎么不可能?”

应县木塔是一座九百多年的建筑,至今依然完整地屹立着,可谓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木塔采用的是榫卯结构,具有一种弹性,碰到外力自身有一定的伸缩性,不会受到剧烈的损失。同时也是一种套筒结构,内柱与外柱成为双层套筒的结构,给拆除修缮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难度,很多专家都不赞成落架大修,这个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又是怎么做到抽换处理的?

周明泽极尽所能地炫耀他辉煌的战果,就像是求欢的公孔雀开屏,不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誓不罢休。

于是,他如愿以偿地看到时枫两眼放光,满满都是崇拜,他终于从误食鼠药蛋糕的阴影中稍微感觉到正能量。

“阿泽,我问你,你觉得南方和北方的民居,哪个更好?”时枫对民居的了解很少,旅游节目注重的都是景点。

“这个不好说。”周明泽挥着扇子往她身边靠,“从房屋的梁架来看,大江以南都是用穿斗式梁架,北方则用梁柱式梁架。从建筑本身来看,南方房屋以雕刻为主,且较普遍,北方则用彩画,画栋为重。南方喜用白墙,北方则用青灰色墙面。南方房屋挑角大,上挑又回,北方的直而平。南方的墙上常做庇檐、门罩、五花山墙,北方常做悬鱼、腰花与惹草……不能单纯从好坏的角度,南北方的生活习俗不同气候不同地形不同,因而形成的建筑风格也各具特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