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红秀丽在听了刘辉带来的消息后,非常的激动,我相信就算是现在给她一座金山,她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是放在红秀丽的身上便可以换成这样的说法:金钱诚可贵,梦想价更高。千恩万谢的道了谢之后,就与浪燕青和我们一行人在尚书府的门口分别。

第二日,将象征州牧身份的玉佩和官印交给刘辉的浪燕青带着香玲离开了贵阳。因为茶太保‘去世’,对香玲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刘辉怜悯这个女孩子,就放她离开了宫里,与浪燕青一起回茶州。带着‘茶太保的骨灰’一起回茶本家。那里有茶太保的夫人,正在等着。

虽然在古时候,将人火化,是对那个人的大不敬(大概有挫骨扬灰的意思在里面吧)。但是为了不让人看出破绽,对外宣称是暴病身亡。加之又是炎炎的夏日,尸体不易保存的季节。从贵阳到茶州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路程。在没有有效的良好的处理尸体的方法时,火葬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因为考虑到缥英姬是那个家族的人,虽说嫁人之后,就没有了异能,但是谁知道这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记得动画里曾经提过,在茶春姬的父母去世之前,茶太保曾经回过茶州一趟。那个时候,缥英姬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会被人杀死。(注:缥英姬设定的异能是付出一定的代价就能看见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这句话也就证明了缥英姬当时还有异能。只不过是因为茶朔洵身体里的那个仙人,蒙蔽了她的视线而已。

所以我让浪燕青在回去的时候,给缥英姬带了一封信。上面的信封是我的字迹,里面的信却是茶太保的亲笔书函。上面交代了所有的事情。只要缥英姬看到那封信,就会明白一切。以缥英姬无论何时都全力支持丈夫的性子,她一定会照着信中所写的那样做。毕竟茶家除了春姬之外,没有任何人与她有亲缘关系。

对茶家来说,缥英姬只不过是上任家主从外面娶回来的没有任何背景,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的外姓人罢了。对于缥英姬来说,也是一样。她之所以会愿意这么久都坐镇茶州,忍受夫妻分离之苦,都是为了她的丈夫。既然丈夫已经决定将茶家这颗毒瘤连根拔起,她自然没什么好反对的。

至于信能否平安的交到缥英姬的手上,这一点自信我还是有的。倘若能单枪匹马的甩掉无数人追杀平安抵达贵阳的浪燕青都做不到的话,还有谁能做到。

几日后,朝廷颁出了谕令。大致的意思是;新皇天恩浩荡,朝廷求才若渴,只要是有学识的,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来参加国试。此谕令从现在开始施行,只要是有才学的,朝廷来者不拒。这个谕令一下,全天下都震动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次的诏书是为了女子能够入朝为官而下的。毕竟以前的国试里面就把男女老少里面的男老少都招了不少。这次专门出的这个谕令,想让人不明白都不行。

“对于这次的诏书,百姓们是什么反应?”刘辉坐在御书房里,面前是一大堆如小山一般的文件奏折等着他处理。刘辉一边批阅奏章,一边询问道。作为他登基之后,第一次进行的改革,刘辉自然非常关心。就算与红秀丽无关,他也很关心天下人对这次制度改革的看法。这是一个作为明君最起码的。

颁下诏令之前,要深思熟虑,考虑应不应该颁下这份诏令,颁下之后,会有什么后果,百姓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诏令是不是最好的,会不会对国家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接受的同时,又能获得自己最想看到的结果。颁下诏令之后,也要随时关心这个诏令是否被天下人所接受。如果诏令无法被别人接受,又要考虑如何在不违反前一条的情况下,完善它。

但是刘辉颁下的这个制度改革,可不是他自己能改变的。只有朝廷里出现女性官吏,且那个官吏做好,被别人所接受,这样他做的改革才算完美。但是现在显然还不到那个时候。距离国试还有半年的时间。接下来要等的时间还要更长。

“这份谕令在民间的影响十分大。”蓝楸瑛斟酌着字句,以最合适最婉转的形容词汇报眼线们呈递上来的消息。

要知道七姓之家每个都是各有所长。除去皇族紫姓一家,还剩下六家。红家擅商,全国大部分的商家都是归属红氏一族管理的,就算是全商联也要给他们很大的面子。蓝家擅信息,不管是什么情报,不管多么隐秘的秘密,蓝家都有办法搞到,就算是皇室秘辛,也没有多少能够逃过他们的眼睛,不说并不代表不知道。碧家擅才艺,无论琴棋书画都十分精通,宫中的画师大多都出自于碧家及其门下。虽然有红家擅商,但是真正掌控全国经济命脉的是黄家,在以前,黄家在私下里都被称为战争商人。从这一称呼就可以明白黄家的经济实力有多雄厚。毕竟战争时期是最好赚钱的。至于白家和黑家,这两家都是擅长术以及武艺的一族。至于地位最低的茶家,因为地处偏远,信息交通都不通畅,无法及时的接受外界的信息,正因为如此,茶家的地位才会如此低。与其余六家相比,茶家真的不算什么。如果把前面六家比作是城里人的话,那茶家就算是深山老林里面的人。

所以蓝楸瑛总能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就算是皇家,在解散了风之狼之后,皇家已经没有办法第一个获得最新的情报与资料。

“与其说是影响十分大,倒不如说像是在这个炎热的六月天里,响了一声巨雷,也不为过。”李绛攸一向都是有话直说,他不认为在这件事上拐弯抹角有什么好处。“所有人都没有正眼看这份谕令,先不说这份谕令中最重要的女性是如何看待这东西的,单单是那些男人们就已经够让人头大的了。”李绛攸虽然在努力推行这项制度,但是他很清楚,这一关很难过。

“这个我也知道。”刘辉一边将手中批改完的奏折放在一边,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随手又拿起一份没有批过的奏折,继续埋头苦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