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茶馆听说书(1 / 2)

加入书签

天然居改名一事落下帷幕,几位书生表示要与写对联的东家见上一面,徐原也欣然接受了。这些书生倒没有那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反而对这位东家十分好奇。待见过徐原之后,各自通了名号之后,这才知道这东家就是那位小有名气的苏家女婿。徐原嗜书如命的故事他们也是略有耳闻,忙称道佩服。

宁仲康道:“那匾额上的字不知是否出自徐兄之手,我观那字挺劲有力,不似当下的主流,隐隐自成一派。”这是极高的赞扬,听他的口气,也非是读书人的相互吹捧。徐原微微一拱手道:“不错,正是我所书。近年来一直闭门造车,倒是让宁公子见笑了。”“徐兄谦虚了,这字就算我们学府的老师相比也不逞多让,似徐兄这般不要虚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真是少见了。”徐原与他们天南地北地聊着,读书人特别是古时的读书人一聊起来,话题便转到政治上。徐原更多时候是在倾听,偶尔插上一两句嘴也是切中要害,让众位读书人佩服不已。

这大周新帝即位,磨拳霍霍地想大展拳脚,推动改革,加强军备,对官员实施定期的考核,改变了升迁制度使其更加严格,减轻劳役,降低税收,从而达到增强国力的目的。然则改革一开始便受到了极大的阻力,以秦瑞为首的保守派对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抵触情绪,改革步履维艰。新帝一下子就懵了,这与他的设想完全不同,改革的艰难进行让他没了信心。这时朝堂上出现了极其尴尬的一幕,改革派与保守派吵得不可开交,而本应大力支持改革的新帝却突然态度暧昧,一场风暴慢慢地形成。

众书生是改革派的支持者,徐原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子修老大人虽在朝堂中威望煊赫,但他们的改革终究是触及整个士大夫阶级的利益,现在还只是部分的人跳了出来,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与他为难。如今连皇帝的支持都难以保证,依我之见他不宜再继续下去。”这番话下去自然惹得好大的争论,徐原也都一一应答,几个书生还吵得脸都红了。不过这一事还未定论,他们几个也就只是打打嘴炮,好幸这之中没有那种自命不凡的人,以为自己就能指点江山,朝廷上的诸公都是蠢蛋,恨不得立刻就拯救万民于水火。

话要谈,饭也要吃。徐原特地让老赵烧了一只叫花鸡送过来,让书生们吃得大呼过瘾,顾不得读书人的形象,孙均手快,抢了一个肥美的鸡腿,让众人纷纷喝骂,他昂着头,咬着鸡腿一脸的享受,一副你能把我怎么办的样子。徐原也在旁落座,夹了几筷子,宁仲康与他侃侃而谈,大家风范十足。

众人商量着去茶馆听说书,叫上了徐原。徐原自然不能把苏珺与铃铛儿丢下,也带上了她们。他和苏珺在路上说笑,铃铛儿不时插几句嘴,悠闲自得。这自在的日子的确会消磨人的野心,重活一世的徐原也没有济世安天下的雄心壮志,前世他也达到过比较巅峰的境地,自然知道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有时看着苏珺的侧脸,不由会生出,就这样和她在会宁过上一辈那种感觉。只求小富则安,不要显赫一方。

苏珺是个婉约性子,像标准的江南女子,细腻可人,就那样淡淡地散发着女人的香气。她又不是那种会悲秋伤春,见到才子就走不动道的闺阁小姐,这几日的相处下来,徐原发现她非常地热爱生活,比如她很喜欢做糕点,徐原一脸享受地吃下去她就十分高兴。她对去茶馆听说书的体验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前只有家里请人来说,有几分好奇几分期待。而铃铛儿则是一脸的高兴,喳喳问徐原这个那个,还给他讲以前家里来人说书的热闹,说其实夫人是挺喜欢这个的。徐原看向苏珺,她微微一笑,又低下头去,像做错了事被捉住的小丫头。

“相公可有去过那茶馆,不知是什么样子。”“我倒是没有去过,想来就是有个老头子在上面说故事,有个姑娘唱唱词词,我们喝喝茶,说到好的地方还会有人叫好打赏。”他今生虽没去过,前世却去过几次,但不甚喜欢。此间人们娱乐的活动也不多,听说书也算是个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节目了。其实这前世的北方茶馆,而江浙一带的茶馆却与这并不相同,然在这大周,北方的茶馆形式流行全国,徐原这话也就不算是错了。

宁仲康等人去的茶馆也不是什么低级地方,当中大堂共四十八张红木桌子,前头架着一个台子,一位老者拿着扇子,嘴皮上下翻动,不时听到叫好声。两侧设有雅间,雕饰不凡,挂着几幅字,想必是什么名人提的。一进门伙计就招呼着几位坐下,徐原要了张小桌子和苏珺铃铛儿一起,点了壶茶和点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