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避讳(1 / 2)

加入书签

说实话,如果时间能够倒流的话,刘鑫一定会赶在周异邀请自己赴宴前,提前邀请周异到自家大院里做客,至少就不用这般虐待自己的胃了。

刘鑫仔细琢磨着,来而不往非礼也,周异请自己吃了一顿大汉宴席,那自己也应该回敬给周异一顿现代化的料理。

于是乎,刘鑫便忍不住开口说道:“周大人,文台兄,还有伯候老弟,如果今晚上没有什么其他的事,请到我府上来一趟吧,我那儿准备不少好酒,今日我们不醉不归。”

周异自然知道刘鑫口中的好酒,指的是那一瓶价值上千两黄金的葡萄美酒,这葡萄美酒的名声早已随着关于刘鑫的传说,已经扩散到了整个大汉,现在谁要提到刘鑫,势必会聊到那一瓶价值上千两黄金的葡萄美酒上,到底会是怎样的滋味。

其中自然包括周异了。

周异也算是一个好酒之人,不过作为一个世家子弟,周异对于酒水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因此周异喝的酒水算是比较不错的了。

不过周异对于葡萄美酒,也有着别样的情怀,在周异很小的时候,曾经跟着自己的爷爷赴宴,在推杯换盏之间,宴席的主人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坛葡萄美酒,然后周异很幸运的抿了一口,从此周异便记住了葡萄美酒的味道。

在周异成年之后,也试图求购一坛葡萄美酒,可惜事与愿违,葡萄美酒在大汉,确切的说是在大汉高层的权贵阶级中都是有价无市的,每次有葡萄美酒从凉州送到洛阳,在运抵洛阳之前,先刨除了供应给汉灵帝的那一份后,剩下的葡萄美酒就被各大顶尖世家豪门瓜分一空,就连最近得宠的大将军何进,都是历经千辛万苦,才从别人手中高价购得一坛葡萄美酒,至于那价格,也不是周异能够承受的起的。

因此,这样成为了周异的遗憾之事,不过今儿周异才想起来,刘鑫可是现在大汉最有名的葡萄美酒供应商。

所以,刘鑫的邀请刚一开口,周异便迫不及待的开口答应道:“如此甚好。”

周异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有些唐突了,于是连忙解释道:“呃,竟然是刘仙师开口相邀,那我自然不可能拒绝的,还希望刘仙师不要怪我太唐突了。”

刘鑫连忙挥了挥手,做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对周异说道:“哪里哪里,周大人能到在下府中做客,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所以请周大人今晚务必来我府上吃酒席。”

周异见刘鑫没有怪罪自己的样子,不免松了一口气,笑着对刘鑫说道:“刘仙师,你可不要再叫我周大人了,我一个小小的洛阳令,怎么敢在刘仙师面前称大人呢,所以刘仙师你不要再叫我什么大人了,直接就叫我周异吧,反正我们的年龄也差不多。”

刘鑫点了点头,不过有些为难的说道:“那既然周异兄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直接这么直接称呼你好了,不过话说回来,周异兄你没有表字吗?”

刘鑫其实早就注意到了,刚才孙坚都是直呼周异其名,刘鑫还以为这是周异与孙坚关系极好,所以才会直呼姓名,毕竟像周异这样的世家子弟,在年满二十岁的时候,都会由长辈或者老师安排一个表字才是。

而现在,刘鑫见周异竟然让自己也直呼其名,难道周异就真的没有表字吗?

刘鑫记得在周瑜的相关资料里,也没有记述周异的表字,这对于世家子弟出身的周异来说,明显是很不正常的。

这就好比有一个人的小名是李狗蛋,到了上户口的时候就真的将名字登记成李狗蛋一样,虽然不是不可能发生,但是这完全不合情理啊。

周异一听这个问题,不由得的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好像有什么不堪回首的往事。

而这时孙坚站了出来,一脸苦笑的帮周异解释了这个问题:“刘仙师,此事说来话长,我这就长话短说,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经过孙坚的解释,刘鑫终于知道周异并不是没有表字,而是周异的表字因为犯了忌讳,所有为了避讳才放弃使用这个表字,周异也干脆不再使用表字了。

事情简单来说是这个样子的,周异的表字是子宏,结果没想到之后登基的汉灵帝的名字就叫刘宏,显而易见,子宏子宏,自然可以被拆开解读成儿子刘宏了。

虽然谁都知道周异的表字不可能这样解读,但是这毕竟犯了新任皇帝的忌讳,而且周异还担任着洛阳令,就在天子脚下做官,因此周异的这个表字只能弃之不用了,周围的朋友家人都说直呼周异的名字,以免给周异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这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避讳制度的基本原则。

避讳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至今,几乎每一任皇帝都有所避讳,比如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将民部改为了户部,户部之名从此延续了下去。

而汉明帝因为叫刘庄,当时直接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汉光帝刘秀也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因此在某些记载中就有茂才的称呼。

而月宫中的嫦娥,当年也不叫这个名字,原名应该叫做姮娥,结果因为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便把姮娥改名“嫦娥“。

当然了,虽然避讳的主流都是为了避帝王名讳,但是某些官员有时也会要求自己的手下和管辖地区的老百姓避自己的名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故事。

在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太守不准自己的下属以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结果到了正月十五那天,照例应该要放灯三天,不过为了避这位太守的名讳,写布告的小吏就不敢写灯字,只能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当然了,就算到了现代,虽然没有了明确的规定要避讳,但是民众都会自发避讳,就像***的名字就没有多少会取了,而像刘备,曹操这些历史名人的名字,也会有意识的避过,毕竟珠玉在前,取一个和历史名人一样的名字,永远都会生活在这些历史名人的”阴影“之下,人生一片灰暗啊。

毕竟一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说出自己的名字,别人一来就想到历史上的那个名人怎样怎样,岂不是非常无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