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傅珠发怒(1 / 2)
梧州的元夕节果真名不虚传。城中有三条交叉的大道,将满月形状的内城划分成六块,便有了六条大街。
这六条大街两侧皆悬着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花灯。便是冯老太君在洛京生活那么多年,也没见过梧州这样匠心独运的花灯。
“老夫人,您说那河里的花灯怎么沾水不湿呢?”铃铛一手扶着老太君,一手指向内城河里躺着的一条白篷船灯。
船灯随微风轻轻摇曳,横陈在水中格外有枫桥夜泊的韵味。旁边台阶上还立着一个发光的艄公灯。艄公身子是用竹篾跟灯笼纸扎出来的,眼睛眉毛是拿笔画上去的。这一人一舟相映成趣,将河面照得莹莹生辉。
冯老太君看着艄公也觉新鲜,两下来回瞅了瞅道:“那扁舟估计是用的油纸伞的纸,不然怎能放进水里。这个艄公就用的平日那种灯笼纸。”
老太君跟铃铛拾阶而上,指着桥畔各种花灯看得津津有味,身后跟着不怎么说话的崔嬷嬷。
冯轩急于到前头去,开口道:“姑祖母,我们先去猜灯谜了。六条街上都有灯,您就慢慢逛,晚些还是在这个桥头会合。您看这样可好?”
傅珠一听赶紧道:“娘,珠儿也去前头。”
至于前头有什么他不清楚,他反正跟着冯轩冯悠就对了。
老太君无奈地摇了下头,“去吧去吧,我老婆子不碍着你们年轻人。”
元夕的灯谜会设在内城河那头的“水月楼”中。这水榭原本只是个灰瓦粉墙的小亭子,几十年来屡经修缮,不仅加盖了二层,两旁还添了飘台跟两座小亭,变成如今赏月赏灯的名胜之地。
坐镇灯谜会的是梧州两位书院山长,多少士子挥毫百篇但求他们能指点一二,却少有达成心愿者。今夜却是一年一度的天赐良机,只要进了“灯谜会三甲”,便有机会能一睹两位先生的风采。
桥上越来越骚动,往“水月楼”奔涌过去的人流愈发汹涌。冯轩感到脚面快被人踩碎了,扭头一看,珠二叔跟冯悠正被后边一堆人拼命推搡。
“诸位不要挤,不要挤。大家是去猜灯谜,不是抢粮食。若是最后弄出些踩踏事故,两位山长怕是会拂袖而去了。”
冯轩的话提醒了这些世子。踩踏事故过去是发生过的,一死就是一串,的确惨不忍睹。
人流涌动得慢了些。
“就是,即便先挤过去,那最后三个灯谜想必也猜不中。奉劝诸位,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了。”
这人的话虽难听,说的却是实话。三甲总共就三人,何况还不分男女,哪有那么轻易能得。何况,去年的灯谜状元就是余家七小姐,人家直接将最后三个灯谜一锅端了。
余家七小姐在梧州算是声名在外,只是这盛名是好是坏,真不好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