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鸳鸯织就欲双飞(1 / 2)
时光飞逝,转眼进入四月,杨柳儿姑娘出嫁的吉日。
因柳儿是从林府出嫁,初五日的发送嫁妆,则很是热闹。林府多年没有喜事,虽说如今发嫁义女,但是却是当自家女儿嫁的,一百二十台嫁妆,实打实的十里红妆一点不为过。林老爷的亲朋故旧,也过来贺喜,一时宾客盈门,四处喜气洋洋,跟明日正日子似的。
看热闹不知内情的,只道侍郎家嫁女儿,陪嫁丰厚。知道内情的,少不得赞一声林老爷,有情有义,连义女都这般看重,果然是缺孩子么?
除了原本冯府的聘礼,另外一应家具妆奁古玩器皿并田产铺子,全都是林府置办,并林老爷仔细斟酌,林黛玉拍板定案的。这两人的胸襟气魄,非同一般,且林家底蕴丰厚,一般东西真入不得两人的眼。
尤其林黛玉林姐姐,两世为人,都不是缺钱的主儿,如今经过林家书香世家沁染,早脱离了土豪阶层,说句名士风流世家风范一点不为过。如今跟柳儿跟亲姐妹也没甚差别,自然满心为她打算。如何体面在婆家让人不敢小瞧,实用且以后又是能传给子孙后代林林总总的理由,这一本子嫁妆单子,林姐姐确实下了功夫的。
至于柳儿原本积攒的一些家底,用林黛玉的话说,“留着自己玩罢,如今你是有爹有娘有姐姐的人,嫁妆自然不用你自己操心。”
于是,柳儿素日用惯了的或喜欢的东西,提前收拾了几个箱笼,大部分是字画。冯三爷自家提前派车接了过去。银钱大部分留给干妈,自己留了五百两零头零用,剩下冯紫英给的体己并义父给的压箱底的,那才是大宗,轻易不打算动用。
张干妈看着柳儿屋子,基本上大部分都没动,不由劝道,“那些衣料衣裳,白放着可惜,带了去不穿,赏人也是好的。”
柳儿笑,“妈你当我是贾府二太太呢,喜欢拿旧衣服送人。且放着,到时候回来看妈,少不得要穿的,横竖省了大包小包带衣裳。至于那些尺头,妈看着得用的,或自家做衣裳穿,或送人也使得,别白放着坏了才是。”
张婆子到底说不过柳儿,且看如今的架势,林府预备的嫁妆,什么没有,只有更好的,倒也不差这些,且嫁过去冯府自有分例,也就罢了。
至于明日送嫁的娘家兄弟,也不必柳儿操心。外头的事情都有冯三爷安排妥当,那一门子‘懂事明理’的亲戚,此时派上了用场。她亲哥杨虎一家子,过去因着黑历史不太‘懂事明理’,如今只有一边观礼的份儿。后娘生的弟妹,族里发话,孙氏人品极其不贤淑,儿女少出去丢人,我们杨家一族,上数一百年,可是有体面的人家......于是,老族长一家子,也被冯三爷邀来观礼,一应往来吃穿住行,全程都是他着人打点,回去杨家族中,那个不赞杨二栓有个好女儿,可惜啊没摊上好媳妇硬生生拿了美玉当石头丢弃云云。回来更加沉默的杨二栓,对闲话充耳不闻,连两个儿女也不爱搭理,没事儿就蹲一边抽烟袋。
倒是杨雄和他弟弟杨山,别看小门小户出身,模样儿清俊不怯场,冯三爷拿眼一瞧,这两个有点意思,就你们了。尤其才十四五岁的杨山,长的俊俏又机灵,且没有二哥的痞气,重要的是,还没成亲,明日背新娘子上轿,就他了!把个还没出过杨树镇的杨山鸡冻的,当晚没睡着觉。一心算计着明日好好表现,脸上的表情是严肃正经呢,还是微带笑容呢,还是一会儿严肃正经一会儿带着笑容......一会儿又摸摸明日穿的新衣裳,没缺了腰带少了荷包罢?
至于过去冯府铺床的全福人,则有林老爷两个同窗的夫人代劳,一个姓周,一个姓吴。两同窗虽不如林老爷品级高,却也都是官身,所以这两位夫人,倒也很是体面了。
周吴两位夫人跟着嫁妆到了冯府,自有李氏带着大奶奶刘氏并二奶奶孙氏招呼,用过茶,带着众人去听涛苑铺床撒张。
听涛苑原本就是冯三爷的院子,位于冯府西南,定亲后用作新房,又重新翻修扩建了一部分,分出内外院,外院另建了敞厅、书房及待客之所,一道垂花门以内便是内眷居处。原冯紫英的书房,如今成了内书房,大部分给了柳儿用,她的几箱子书籍字画,都搁到那里。另隔了一间,给冯紫英偶然所用。房子倒是不缺,奈何冯三爷愿意跟着挤。
周吴两位夫人,一向也没少给人铺床,礼节都是惯熟的。两人知道林府给义女预备的嫁妆丰厚,但见了这张精工细作的苏式千工床,仍旧是吃惊的。木料一色的黄花梨,加上做工繁复精致,漆面润泽细腻,没个三五千银子,怕是下不来。更不用说一式的满屋子家具,显然都是成套的,便是一般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也未必拿得出这些家具陪送。
更不用说那满院子一抬抬的嫁妆,两人对视一眼,俱都暗叹这位姑娘好命,便是亲爹亲妈,也未必如此了。
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小李氏的心何尝好受了。本存着看笑话的心思,想着柳儿根基浅没什么家底,到时候少不得闹笑话,总不能嫁妆都是聘礼吧!
可自打白日嫁妆一抬抬的送进府里来,小李氏的心跟着一节节地往下沉。虽不管家,将军府姑娘爷们婚嫁的定例她还是知道的,姑娘的嫁妆,绝越不过爷们的聘礼去!
可如今看这位新媳妇的嫁妆,只庄子铺子就比聘礼多出去一倍去!更不必说其他东西,多的更多。冯三爷的聘礼,老爷子可给另加的庄子和东西,不算在定例内的。如今小李氏心内的小算盘一扒拉,好么,冯三一成亲,闹不好两口子便是没有老爷子富裕,比大房家底厚实是一定的。
至于她的一双儿女,哎呦,想不能想看更不能看了,小李氏心里发苦,忽然觉得无力又无奈,更多了几分嫉恨来。这杨柳儿忒好命,凭她一个丫头出身的义女,如今飞上枝头,倒比正经小姐还风光了!天下间哪有这般的便宜事儿!
别说原本就有些心思的小李氏,便是一向贤惠明理著称的大奶奶刘氏,心里也颇不是滋味儿。她是冯唐原配刘氏的侄女,嫁进来时父亲是个六品的小官,当年跟冯家比倒也门当户对,嫁妆就不必说了,连柳儿一张床都买不来。这些年管家,历经三任继婆婆,其中自有厉害的,若不是她行事谨慎,不定被哪一个夺了权去。所以从中得的好处,实在有限。且如今大房的子女娶的娶嫁的嫁,虽说有公中定例,她哪能不贴补一些,里外一倒蹬,手里着实拮据。而冯大爷又是个官迷,一心往上爬,交际应酬的银钱,每年不知花去多少,想要他贴补,那是做梦,贴补外室倒是大方。刘氏看着表面风光,心里的苦有谁知道。所以看见身边亦步亦趋跟着的儿媳妇,越发觉着碍眼,随口指了一样闲差打发了。
至于二奶奶孙氏,出身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一向倒是不太把银钱看的太重,看过便罢了,横竖他们这房跟府里不是一路的,并不放在心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