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此跋扈(1 / 2)
当皇帝这边收到刘良佐起兵的消息的时候,负责查探消息的锦衣卫也几乎同时派人将消息传给了在芜湖的钦差大臣苏仪。
苏仪接到消息之后,心中佩服皇帝预判的同时,便匆匆的招来了新晋靖南侯黄得功,将刘良佐起兵的消息告诉了他。
黄得功刚刚封爵,又对皇帝极有好感,此时算的上正是皇恩浩荡的时候,一听刘良佐起兵,当即怒发冲冠,向苏仪表示自己愿意带领本部人马前去平叛。
苏仪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从怀里掏出第三封诏书当场宣读,皇帝命令一旦刘良佐有异动,便让黄得功率众平叛。
黄得功听说皇帝早有预判,心中凛然,对皇帝更是敬服,接了诏书之后便急忙去整军备战了。
第二日早朝,一上朝,皇帝就当堂宣布圣旨,刘泽清谋逆,按律当斩;刘良佐起兵附逆,着靖南侯黄得功率兵平叛。如捉到刘良佐本人当送回京城一起问斩。
满朝文武之前根本没有听到消息,此时忽然听说刘良佐也起兵了,一时满朝哗然,议论纷纷。
不待众臣发表意见,皇帝开口了。
“朕本大明宗室,躬逢乱世,为了大明江山国祚绵延,黎民百姓不至生灵涂炭,勉为其难,暂居大位,统领万民。可如今二刘却以为朕继位借助其力,骄横跋扈,竟悍然起兵谋逆,简直罪大恶极,目无君父。传朕旨意,二刘罪不可赦,该受剐刑。其亲族全部捉拿到京,由锦衣卫审理定罪。”
皇帝这番话杀气腾腾,堂下众臣都不敢言语,只能喏喏答应着。
而东林党及一帮自认为从龙有功的大臣却从皇帝这番话中听出来另外一个意思,当下都有些心中惴惴不安。
皇帝这番话表面上是说二刘的,但是其实也是给他们这些所谓的从龙之臣听的。二刘恃功而骄,起兵造反,老子都不怕。你们以后谁在敢依仗所谓的从龙之功跟老子讨价还价,那定然让你们这帮家伙有好看的。
这是一层意思,关键是皇帝如今这番话是锐气逼人,完全不像当初刚继位时候的隐忍温和了。东林党人一直以为皇帝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现在看来皇帝已经不太受他们的影响了。
皇帝可没心情搭理东林党人的心思和感受。他这段话之所以没提到高杰,那是在给高杰一个机会。
如果高杰再不识相的话,那么黑犀军就直接开过去了。以黑犀军的战斗力,高杰的部下根本不是对手。
对于江北的局势,皇帝暂时不太担心。以黄得功部的战斗力收拾刘良佐还是妥妥的。
他现在的目光已经转向了武昌的左良玉。
左良玉号称八十万大军,其实根本也就是二十多万。左良玉以前也算的上是一员猛将,曾经追着张献忠疲于奔命,还把老张给收拾的血流满面。
崇祯末年的时候皇帝还给左良玉封了爵,作宁南侯。不仅如此,皇帝给给了左良玉十几万两银子犒军。
只是没成想,左良玉被张献忠给骗进了包围圈,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差点把自己也给交代了。从此以后左良玉就变的怂了起来,再不敢跟张献忠李自成对上了。
左良玉自恃有功,麾下军兵也一个个跟土匪似的。杀良冒功、劫掠百姓、奸污妇女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以至于湖北的百姓“恨兵不恨贼”,比起那些流贼来,左军显然更让老百姓痛恨。
左良玉自从兵败之后就没有了北图的雄心,反而个人野心逐渐膨胀起来。再加上朝中跟东林党人勾勾搭搭的,所以也参加了拥立之事。
而且东林党人当初也是言之凿凿的向他保证一定会将他的伯爵升成侯爵,并且会有各种好处。结果皇帝登基两个多月,封赏的圣旨却一直都没有来,这让他就有些恼火了。
左良玉看着朝廷新立,自己是所有藩镇里面兵力最强的的一个,逐渐有了一些非分之想。因此,皇帝对他的怠慢让他很是恼火,所以经常无缘无故的发火,甚至已经嚣张到了当着部属面说斥责皇帝地步了。
湖广总督袁继咸的衙门也在武昌,面对着左良玉这个骄横的大军阀,左良玉一方面抵制他的跋扈和对地方的骚扰,一方面也在尽量的与左良玉搞好关系。
国家衰微,山河****,袁继咸也察觉到了左良玉的不臣之心,只是他一介文官也没有办法制衡,只能寄希望于个人情谊羁绊左氏,再时不时的晓以国家大义。
这日,朝廷传旨钦差到了武昌。有两份圣旨,一份是给湖广总督袁继咸的。按照职位和品级,他应该是武昌城里级别最高的官员。而且皇帝素来听说袁继咸为官清直,素有贤明,所以特意也发了一道圣旨给他。另外一道才是宣召左良玉的。
钦差传旨,武昌城中够得上级别的官员按理说都要出城迎接的。其他官员都准备好了,唯独左良玉迟迟没有动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