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皇的主意(1 / 2)
从马关的彦岛望出去,马关海峡西入口的海平面上,中美联合舰队的舰船,终于一艘接着一艘现出身来,很快,海面上布满了艨艟巨舰。
海峡西入口开向西北方向,与彦岛隔海相对的,是小仓藩的安濑。这儿是马关海峡南岸的最西端,和彦岛一西一东,共扼马关海峡的西入口。长州军一撤回北岸,从中国人的“后勤基地”里就出来了一拨人,来到了安濑,静候中美联合舰队的到来。
打头的三位,一位是小仓城基地守备营副营长蔡同顺;一位是负责基地后勤事务的副营级军需官陈海波,由总军需官贝灵格的总粮台派出;一位就是小栗忠顺了。
小仓城基地守备营营长姜逸田,作为基地的军事主官,未接命令,是不能离开岗位的,所以,就由这三位做代表,向爵帅“汇报工作”。
海风拂面,小栗忠顺意气风。
小仓城失陷,他没有逃跑,而是坚持和中国人“共存亡”。原来是真打算“共亡”来着,没想到长逆真的“不逞而退”,那么,幕府这边,“收复失地”的功劳,可就一股脑儿落到自己一个人头上了!
祸兮福兮啊。
舰队抛锚后,三人乘小船驶近舰队,换乘巡逻艇,登上“翁贝托国王号”。
关卓凡先听取了蔡同顺和陈海波的汇报,再接见小栗忠顺。关贝子对军舰奉行大人“同生死,共患难”的情谊,很是揄扬了几句。听得小栗忠顺一张黝黑削瘦的脸放出红光来。
然后。关卓凡命令。第四师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在安濑登6,一个营“收复小仓城”,一个营沿马关海峡警戒。在登6部队到达之前,命令小仓后勤基地守备营派一个连,和小栗忠顺大人一起,作为前锋部队,先行进入小仓城。
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是因为登6是要花上一段时间的,现在虽然不知道小仓藩小笠原忠干等人跑到了哪里去,但万一就在轩军两个营登6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又跑了回来,那么,小仓城可就不算中国人“收复”的了——这一出一入,大有区别,所以,占个位先。
接见部下和小栗忠顺的时候,表面上。关卓凡是非常平静的样子;实际上,内心却波澜起伏。
没有想到。这个高杉晋作,如此大胆,如此机变百出!
更没有想到,这个幕府,如此愚弱,如此无能!——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我的想象力极限啊。
周防大岛打成了那个样子,小仓口打成了这个样子,那么,艺州口、石州口两路,会打成什么样子呢?
完全不可以乐观,得做最坏的打算。
原先的计划,小仓口拿下马关;周防大岛口控制濑户内海制海权;艺州口越过小濑川,由山阳道攻入长州;石州口沿日本海岸,由山**攻入长州;然后,小仓口、艺州口、石州口三路大军,会师于长州中部的山口城——长州藩藩治。
现在的局面,周防大岛战役失败,濑户内海制海权易手,直接影响艺州口的作战——补给线不靖,能在小濑川相持住就不错了,不能指望向长州境内深入;石州口方向,如果情报无误,长州的主将是那个大村益次郎的话,幕府方面的主将、滨田藩藩主松平武聪——水准比小仓口两个姓小笠原的家伙应该高不到哪里去,恐怕不是对手。
到时候,真正执行了原计划的,很可能只有轩军一家。于是整个长州,就全靠中国人来打了。
全靠俺来打也不是不行,可是条件,就不能是原来的条件,必须得好好地重新谈过。
还有更重要的。
前文说过,小栗忠顺计划废除三百大名,改日本为郡县制,全部由幕府直辖。关卓凡因此想到:小栗忠顺是否已有废除天皇之念?
当时关卓凡的想法是,如果废除天皇,日本的政治,即由天皇、将军互耗的二元体制,变成将军独裁的一元体制,日本得以实行中央集权,则其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最大障碍将被扫除,所以,万万不允。
但现在关卓凡有了新的看法:即便没有了天皇,这个幕府愚弱至此,也绝对把握不住整个日本!
周防大岛、小仓口两场败仗,幕府虚弱无能的底子暴露无遗,如果艺州口、石州口再败,幕府的最后一点威权,便会彻底烟消云散。这种情况下,假如没有天皇,中国又不插手,日本会变成什么样子?
关卓凡的心跳加快了。
长州藩、萨摩藩,随便那一家,都能凭一藩之力推翻幕府,可他们之间,绝对是谁也不服谁,谁也不会甘居谁之下。原来大伙儿上面有个天皇,呆在天皇下边,都没啥可说的,可天皇不在了呢?
选总统?别逗了,“民选”这种东东,和日本人哪有一毛钱关系?
所以,妥妥的战国啊。
根本不需要俺推波助澜,三百大名自己就会杀得你死我活,直到再出现一个织田信长或者德川家康来。
当然,不能真把织田信长或者德川家康弄出来,谁顶不住了就帮谁一把,这个过程拖得愈长愈好。
火候终于差不多了,就主持“和平谈判”:别打了,别打了,呃,你们组成“邦联”吧,大伙儿主权独立,谁也别压谁一头,得空儿凑在一起开个会,联络一下感情,多好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