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朝议战船(1 / 2)

加入书签

李响笑道:“如此就好。”心想,这些文人说话总是这样含糊不清。你直接说矿区是个边长二十公里的正方形,有八百四十名守卫四下防守,每六小时换一次班,又有二千一百名驻军便是了,又哪里来的十步一岗?

从兰溪回到临安之后,李响对于钢铁材料的供应问题已不太担忧。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兰溪产出的铁、铜等金属矿,以及煤、水泥等生产原料完全可以满足临安的工厂之用。毕竟现在还不是整个大宋的大规模建设,近80%的工厂分布又都分布在临安附近。如果用于兵器与机械设备的制造,铜铁的供应暂时不是问题,更何况还有其它地方的生铁锭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临安。

不过,除了兵器与工具的改进之外,朝庭还特意下了一道旨意:临安附近、以及江南的城市及洲府,由各地方官府收回那些已损坏的农具,过一年之后再将新的农具还给百姓。对于朝庭来说,此举看起来多少有些不花算,但李响却知道这正好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了明年的大面积水稻种植而准备合适的农具,二是回收了几千吨铁材。宋时的铁器并不便宜,百姓几乎没有闲置不用的农具。对于那些已破损的铁锹、锄头等,也会交由铁匠加铁重新锻打,因为重新打造所付的工钱,要比买一把相同的农具少上许多花费。

李响终于放下心来,因为只要解决了生产原料的供应问题,剩下的就是如何大干了。按计划,接下来的任务是解决舰船的动力与武器问题。

理宗拿起李响的奏折看了一眼,微露惊讶之色,心想今日这封奏折的字迹怎么与前几次不太一样?然而他不动声色,又继续看了下去。这封奏折写得极为详细,虽然李响已当着众臣的面将奏折的内容讲了出来,但理宗仍是又详细地看了一遍,这才抬起头来,问道:“李卿所提的建议,众卿有何看法?”

李响的奏折正是关于如何扩大几家船厂的规模、如何为船只加装蒸汽机作为动力、以及如何提高远洋航行能力等种种方案。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提到了如何在船上加装火炮。

李响早就有了改造船只的想法,但在他的原计划中,应是先改进远洋船队。不过这几日李响又改变了初衷,准备将战船与商船一同改造了。因为他知道再过两年,蒙古国还会从海上集结战船攻打南宋。如果此时不加紧改进战船,仅凭步兵的武器恐怕无法有效阻挡。当然,李响知道的历史自然是没错,但他却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又与以往大为不同,自己的到来已将原历史改得面目全非。

李伯玉道:“皇上,李大人所言甚是。虽然步兵有了火炮与机关弩,但我朝与蒙古国之间隔着长江,加之蒙古国也有可能从海上直接进攻临安,所以不得不防,如果水军不加以改进,恐怕作战时不能得心应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