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被勒令退学的劣等生(1 / 2)
年幼的爱因斯坦没有注意到,可亲的父亲不像过去那样乐观了,也很少来过问儿子的学业。
有一天,居住在意大利的亲戚寄来一封信。第二天,父亲拿着这封信走进了爱因斯坦的卧室。
这好像是一封商业信件,上面写的都是电工器材在意大利的市场销售情况。爱因斯坦有些疑惑地问父亲:“我们是要在美丽的意大利销售产品吗?”
“是的,”父亲说,“不仅仅是销售,而且我们要在那儿生产。”
“好极了,我们要到海边居住了!”爱因斯坦高兴地说,“意大利是个鲜花盛开的国家。”
“孩子,你长大了,该知道一些事情了。”父亲脸色沉重地说,“德国的经济出了些问题,产品没有销路,厂子没法再办下去了。我和你叔叔雅各布商量,决定把工厂搬迁到意大利去。”
“好吧,爸爸,”爱因斯坦轻松地说,“什么时候走?我还得去办退学手续。”
“不,”父亲盯着儿子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母亲和我决定:我们先去,你一个人留在这里,完成学业。”
爱因斯坦愣住了,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不能转到意大利的学校吗?我一个人生活会很不习惯的。”
我的作文素材
小爱因斯坦不满足老师传授的知识,善于自学。
“不,我了解过了,意大利的学制和德国不一样。”父亲说,“你一下子很难跟上去。再说,我不赞成做事情半途而废,你还是留在慕尼黑完成学业,等拿到中学毕业证书,再来意大利上大学吧。”
看到父亲已经为自己做好了决定,爱因斯坦也就不做声了。父亲继续说:“孩子,你行的。我已经在慕尼黑城里替你租好了一套不错的房子,离学校很近。我已经将这座乡间老宅卖掉了……”
父亲说不下去了,爱因斯坦的鼻子也酸酸的。
就这样,爱因斯坦开始了在慕尼黑独自生活的日子。没有了母亲的照顾,爱因斯坦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当整个人沉浸到看书学习中去的时候,往往误了时间。吃不上可口的饭菜,就啃冷面包,衣服常常不换洗,人就变得有些邋遢(lātā)。
我的作文素材
小爱因斯坦为了节省时间学习,废寝忘食。
学校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乏味了。老师们还是依照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地传授那些浅显的知识。由于爱因斯坦学识超群,各科的老师都不愿意让他发言,以免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1895年,爱因斯坦16岁了。根据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待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学校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恰好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他的愿望提前变成了现实。
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已经达到了大学水平。接着,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
爱因斯坦以为有了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个厌恶的地方了。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就把他叫了去。
训导主任严肃地对他说:“爱因斯坦,如果你想离开这所学校,将会受到欢迎的。”
爱因斯坦明白其中的意思,问:“您的意思是说,我已经被学校勒令退学了?”
“一点也不错,据好几位任课老师反映:由于你的存在,破坏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你带坏了班级的风气!”
爱因斯坦明白了,心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样也好!想不到事情这么容易就解决了。”
他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一来,在父亲面前也好交代了。不然,他私自退学,父亲肯定不会同意,说不定还会强迫他重新回来完成学业。而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是学校方面勒令他退学,父亲也没有办法,最多不过是狠狠地责怪他一番罢了。
爱因斯坦心里突然发觉,他没有一点离别的伤感,有的倒是一种冲出牢笼的畅快,一种打开镣铐的自由。别了,惆怅的过去!你好,美好的未来!
我的一句话感受
墨守成规的学校对个性独立的爱因斯坦来说只有桎梏(zhìɡù),他应该离开那里。
【名人名言】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