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线列骑兵射击(1 / 2)

加入书签

线列骑兵第一次出战是在乌审旗,那一战敌骑虽被炮火轰散,但还是进行了最后的抵抗,在整齐推进的线列火枪骑兵面前,敌骑根本不堪一击,那一战也给了义勇营士兵足够自信。

义勇营的建制和明军和天下所有军队都不一样,其一伍四人加上一个伍长,两个伍佐共七人;二伍十四人加上什长一人,什佐二人共十七人;一队五个什八十五人加上一队率二队佐共八十八人;一旗的军官加上旗手、二十名递补士兵,整整二百人,形成一个基本单位,这相当于明军两个百户的建制。

义勇营平时训练,两旗并列为一个基本的军阵正面。常威又选了八十名武功高强,枪法出众的士兵作为突击队专门用来狙杀敌人的悍勇士兵和指挥官,以及保护己方军官。这五百人由一个百户统领,作为基本作战单位。

由此可见,常威的义勇营军官非常多,低级军官尤其多,一个伍共七人,有三名小军官,四名士兵。几乎要达到一比一的官兵比了,这不但保证了命令有效传达,军纪完美执行,还保证了高昂的士气,不会出现军官战死就失去指挥的情况,更不会溃败,即便遇上艰苦至极的战争,也能保证战至一兵一卒,这种军队是无比可怕的。

三千骑兵排成前后三排,每排五个旗一千人排成一个二里的宽大正面,中间留有二十步的传令、撤退通道。马上骑士肩并肩,胯下战马头并头,排成了密密麻麻的横向线列。

这样的阵型是非常奇怪,不,应该说是极其诡异的。稍微懂点骑兵常识的人一看义勇营的骑阵,立即就会鄙视之极,继而捧腹大笑,若是敌人看见了定会立即出击,誓要将他们打个落花流水。

为何?众所周知,华夏大规模的骑兵,最早出自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效仿匈奴人的骑兵而成立的。

后来的突厥、辽、金、西夏、蒙古以及后金都和匈奴人一样,是典型的轻骑兵。亚洲草原上这些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马术精良,只穿轻便皮甲、布袍十分灵活。

这种特点决定了骑兵是一支灵活机动的力量,擅长散兵作战,可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骑兵的最大威力正是机动灵活,所谓能敌所不能也!也正是因为来去便给的机动性,骑兵无论是在较狭小的地形还是在广阔的平原地域都能自由做战。

相对于易于训练可大规模征发的步兵来说,骑兵将士必须要有高超的骑术、超强的个人武艺和过人的胆略。这对于于农耕民族的汉人来说,显得尤为艰难,需要长期训练并花费巨大代价培养,也是因为如此汉武帝北征匈奴几乎耗尽了最鼎盛时期的大汉帝国的元气。

常威这种骑阵完全违背了人们所认知的骑兵用法,全然违背了骑兵作战机动灵活的最大优点。

密集狭长的骑兵阵只用了两分钟便集结完毕,贺文烈一声令下,轻快悠扬的火枪手进行曲奏响,骑阵最前列第一旗中央的小旗开始传令前进。

“开步!“口令稳稳的传达了出去。

“开步!“军官们将命令流水般传达下去。

第一旗二百名骑兵按照平时训练的操典肩并着肩,马挨着马,驾驭战马向前迈步,一步,两步,三步……缓缓向前。

二十步和四十步之外的军官跟着下达了“开步!“的命令,三千战马排着整齐的横列缓缓向前移动,这情景根本不像是骑兵阵,倒像是步兵阵一般。

贺文烈再次下令:“全营进击!“

旗号一变,乐声立即变的更加急促,几十名传令兵沿着中间的预留通道来回飞驰,再次将令口头传达下去,这是三保险,因为战阵上喊杀连天,情况复杂,万一听不到乐曲、看不到旗帜还可以用传令兵来补救。

一瞬间三千骑士构成的骑阵,紧张有序的运转起来。

“十步!“行进十步后,第一队第一排左什长高声报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