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1 / 2)
李啸俯望众人,脸上表情愈发严肃。他抬起头,目光投向极遥远的地方。
“本王虽然草莽出身,读书不多,文章典故,圣人理论皆远不及尔等。但是,本王却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自古明君贤臣治天下,莫不是以民为本。万民安则天下固,万民足则天下富。这安稳天下的根本,便在于人民有活路,有生计,不致于被生活与战乱逼迫为造反活命的流寇!”
李啸冷笑道:”本王还真不知道,这国家从什么时候起,不管百姓死活,反而一味只顾全所谓的士绅豪族的利益了。本王更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不是那天底下的万千普通百姓,反是这衣食无忧生活活富足的士绅,竟成了国家的根本了!”
李啸说到这里,下面已是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非但一众书生低首无言,就连那应天巡抚左懋第,亦是在一旁暗自点头,心下感叹不已。
李啸见众人俱是无言,遂冷笑一声,继续道:“现在,本王再与你们,详细说说本王的土地政策。你们知道,本王将这江南田土,划为基本田与富余田,并决定但凡地主豪绅人家,超过200亩以上的土地被划为富余田后,若无力负担税赋,则可由官府按市价略高的价格进行赎买。这项政策,实则亦是苦心积虑多时,又结合当前实际,方得出的施政方略。绝非是本王一时心血来潮,想当然所出的冲动措施。”
见众人听得仔细,李啸又接着说道:“各位其实都知道,现在江南之处,虽是土地丰腴,物产丰饶,但毕竟人多地少,又兼土地兼并,就连本地民众都难以靠耕作为生,更遑论外地流民了。但在这江南,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整个江南地区,堪为我中华最优良的耕地所在。本王了解过,满足一户自耕农的生活需要的田亩土地,哪怕再贫瘠,有两三亩也就足够了。那么,本王划定的200亩以上方为富余田,实在是已考虑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只会让极少部分的大地主与大豪绅感觉压力,其余的自耕农与中小地主,基本不受任何影响。”
“这样一来,本王可以料定,这项政策推行下去,最大的反抗者,也只有这少部分大地主豪绅们了。只有这么一小部分人反对,本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整个江南时局,也绝不会如尔等说得这般危言耸听。“
”更何况,本王不是鞑子或流寇,只会强抢强夺,对于这些大地主大豪绅,本王也充分考虑了他们的现实境况,采取田土赎买之策,进行价格优惠的田土并购,绝不会让他们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样的事情,可谓两全其美,那些大地主大豪绅们,又如何会再有什么不满呢?“
李啸说到这里,下面又是一片窃窃私语,一众书生,又在交头接耳地低声谈论。
李啸看得出来,到了现在,这些书生的表情言语,已明显开始倾向于自已了。
“那唐王若从地主富绅中手上,通过这市价惠购的方式,得到这大片富余土地,接下来,却是作何用处呢?”许久没说话的黄宗羲,这时闷闷地回了一句。
仿佛早就猜到他会这般发问一般,李啸淡淡一笑道:“各位,你们真以为,本王从地主富绅手中购得这大片田土,乃是私心自谋么?非也。本王是打算,将这些收购上来的田土,按户分发给无地的百姓与外来的流民。并把这些田土,划分为上中下三类田土,除了上田依旧进行稻田作业外,其余中下田土,则全部改造成桑田与棉田。”
“哦,唐王为何要全部改成桑田与棉田?”一直没说话的应天巡抚左懋第来了兴趣,急急插问了一句。
李啸微笑道:“原因很简单,因为本王打算将整个江南,打造成中华乃至世界的织造中心。要让我中华之地的丝绸与棉布,行销至整个世界。要以数量与质量优势,打垮一众泰西国度的纺织业,要垄断全世界的布料市场。要让全世界,都只用上我中华所产的精美丝绸与华丽布料!”
听到李啸这般宏大的计划与安排,下面的一众书生,个个一脸吃惊。
没想到,这唐王李啸,竟有如此宏大野心。
只不过,这样宏大的计划,会有这么顺利得以实施么?
更何况,若是把整个江南一带的农田,大量改为桑田与棉田,那江南一带的粮食供应,只怕会更加困难了吧。
仿佛看出了众人的心思一般,李啸笑道:“各位,可是在担心江南的土地,大规模改为桑田与棉田后,出现粮食供应不足么?”
李啸这一问,一众书生齐刷刷地抬起头,一齐望向端坐椅上的李啸。
李啸环视众人一圈,继续道:“各位有此想法,确是人之常情。毕竟民生之重,吃饭为先。这世界上,确实没有比粮食更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本王想就的是,各位确是多虑了。因为,江南之土地如此宝贵,又是中国最大的工坊作业基地,这里土地,若全部用来种粮食,而不是种植桑田与棉田,实现原物料运输的最大化利用。实在太过可惜。”
“那么,本王有何办法来解决这粮食危机呢?很简单,因为本王有大量的海外土地,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粮食,确保粮食供应无忧。象现在的台湾,吕宋,菲律宾诸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庞大宽广的澳洲,其下的土地,已有极多地方被我国移民与当地土著,开发成了物产丰富的农田。这些土地,不但出产成千上万的水稻,另有产量极大的马铃薯与番薯产出,物产丰足之至。本王可以不夸张的说,现在海外的土地,其粮食产出与我整个中华大地相比,亦绝不在其下。所以本王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这江南之地,绝不会让江南的百姓们因为粮食供应不足,而让生活发生危机。”
李啸的话,让下面的一众书生,顿是大大松了口气,各人脸上明显皆是轻松之色。
李啸趁热打铁地说道:“所以,如果本王能顺利地将大地主大豪绅的土地收聚过来,并把它们大部改为桑田与棉田的话,非但可以大量安置无土百姓与外地流民,更可因为原物料供应充足,从而继续大增加工坊的数量与规模,从而利用这些丝绸工坊与织布工坊,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安顿更多的百姓与流民。”
“唐王,那这些流民与失业百姓,能最终得到全部安顿吗?”一众书生中,有人小声地问了一句。
李啸摇了摇头:“流民之数实在太多,以本王预计,若这项政策能最终全部实施到位,也只能让一半的流民与失业百姓得以安顿,其余人等,还是要另想办法进行安置。“
“唐王归打算如何安置这多达300余万的另一半流民与百姓?”黄宗羲紧接着问了一句。
李啸直视着他探询的眼神,立即回答道:“很简单,就是将这些流民百姓,全部移民海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