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学术飓风(1 / 2)

加入书签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这句话其实和时代背景有关系,当时瞬息万变,她是一个专注于写作的作家,希望通过出书赚钱,来满足有情调、有品位的生活。短期内赶快成功,否则很容易被时代浪潮淹没。

事实上,由于流传太广,耽误了很多人。

比如童星,绝大部分长歪了;比如相信“三十岁之前成为千万富翁”,往往更加落魄……

成功的契机,应该是心智成熟、最有精力、实力最强的时候。

沈哲是个例外。

即使刚出娘胎就成名,也拥有成年人的心智。

成功之前做什么?

《明朝那些事儿》表达的非常清楚,从历史人物到作者本人,都在说这件事。

这部书之所以读起来很怪,就是因为它不像历史书,太通俗;也不像小说,建立在史实基础上;更像是作者做人态度的一次展示。

朱元璋积蓄实力,当年明月老实做人、勤奋写书。

……

专访登出,针对《明朝那些事儿》的批评瞬间消失。

这部让专家学者怎么都看不进眼中的作品,完全被扔到脑后去了,只有普通读者争相传阅。

能和大师对话的,只能是大师,这次沈哲搬出的就是彼世界数位大师。

一个学术观点产生,后面必然跟随着大量论述,才能成一家之言。沈哲这个年龄,不可能有那种能力,只把浓缩后的论点抛出来。完整论述脑海中也有,但他不敢拿出来。

论点可以解释为读书时的灵光一闪,只不过他闪的多了点,完整论述就不同了。

到专访中,很多观点就相互矛盾。

这是沈哲思考后的决定,他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不成熟、学术上的幼稚,但又不能真的幼稚。

把历史看成当代史或思想史,很容易招致反对。

正确的说法是——一切历史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不过没关系,看起来就错误的学术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一样能博得赞赏。

“来学院一趟吧。”

任院长的电话亲自打到沈哲的手机上,叹着气道:“你是要改变学术界研究方向啊!”

语气一转,又说道:“不要担心,学术多元化本就应该提倡。”

沈哲赶到文学院的时候,被林助理带进一间会议室。

十七八个老头老太太,一眼看过去,就没有一个五十岁以下的。

除了任院长,全都不认识。

……

“小子,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沈哲恰到好处露出一丝腼腆:“读书的时候瞎想的……”

“我看你也是瞎想,来来,你给我解释解释,这两个说法相互矛盾是怎么回事?”

这就为难上了。

七嘴八舌,每个人都能指出专访里的错误。

足足被拷问了半个多小时,即使脑子里有海量论文支持,沈哲也被弄个汗流浃背。

“光想出来怎么行,要完善它!”一位老教授不满道。

另一位老奶奶看不下去:“我看小伙子不错,你们趴在纸堆里几十年,有人想到类似的观点吗?”

全场寂然。

她转头慈祥的看着沈哲:“沈哲同学,你真的十来岁就看历史书?”

任院长介绍道:“这是我们哲学系的张教授。”

沈哲点点头,张口说瞎话:“张奶奶,小时候我喜欢看书,确实读历史比较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