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纸牌堆成的房子(1 / 2)
订婚派对之后的第二天,墨菲配合二十世纪福克斯参加了一些关于《迭戈-罗斯》的宣传推广活动,盖尔-加朵直接飞去波士顿,会同比尔-罗西斯一起去《波士顿环球报》协商授权事宜,第二天就有好消息传了过来,《波士顿环球报》基本同意将当年那篇报道的影视改编权授权给斯坦顿工作室,剩余的就是价钱以及双方之间权益的事情了。
新的一周开始后,《迭戈-罗斯》的评级顺利通过,MPAA没有任何悬念的把这部影片评定为R级,二十世纪福克斯也加大了对于影片的宣传推广力度。
不过,影片的总投资摆在这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宣传规模不算大,以平面媒体和互联网推广为主。
再就是墨菲和小罗伯特-唐尼,以及玛格特-罗比等人,不断在自己的官方社交网站上面,有计划的发布一些跟影片有关的物料,吸引各自粉丝的关注。
月底之前,盖尔-加朵搞定了与《波士顿环球报》的谈判,拿到了对方的授权,接着返回洛杉矶,开始与奈飞方面展开正式的接触。
就像是墨菲之前调查研究的那样,奈飞急于从一众竞争对手的纠缠中挣脱出来,对于制作独播内容的渴望异常的强烈,代表斯坦顿工作室的盖尔-加朵与奈飞方面的接触,比起与《波士顿环球报》的谈判更加顺利。
甚至,谈了不过两天,双发就确定尽快合作由迈克尔-多布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集,各自投资百分之五十,并且前两季享受与投资同比例的版权和收益分成,分成不会刨除奈飞在宣传和发行上面产生的任何费用。
可以这样说,这种分成协议,相当于斯坦顿工作室制作的电影交给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二十世纪福克斯为影片做宣发,而不收取或者扣除任何形式的宣发费用。
毫无疑问,奈飞方面为了吸引墨菲合作,展示出了极大的诚意。
谈判不可能立即完成,不过已经走上了正轨,盖尔-加朵负责代表斯坦顿工作室与奈飞方面谈判,墨菲在不怎么繁忙的宣传工作之余,把那本政治小说的改编事宜提上了日程。
与此同时,墨菲让斯坦顿工作室向外发布招聘启事,准备招聘一支有经验的政治剧编剧小组。
电视剧的剧本比起电影来,要麻烦的多,也重要的多,他确定故事的提纲之后,还是会交由一个分工明确的流水线团队负责编写具体的情节内容。
不过跟电影一样,小说只是基础,墨菲不会让剧集遵循小说。
电影和电视剧集不是文学,二者必须划清界限,小说改编前是文学,但是一旦以脚本、以影像的形式出现,就洗脱了它的文学特质,它将变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另外,影像比文字更具有冲击力,制作影像也要比小说更加考虑目前的社会政治环境。
比如《洛丽塔》在美国公映时便掀起轩然大波,为了能让影片过审,连斯坦利-库布里克这种大尺度的导演,都只好将洛丽塔的年龄由12岁改为14岁,同时在情节上删减了部分尺度过大的内容,并有意提高了道德批判与犯罪情节在影片中所占的比重。
当然,斯坦利-库布里克对小说的改编并非全都为了满足将原著电影化,而是从电影创作的角度,严格掌控内容,出于艺术表现的考虑对内容删减或增加,并选择自己独特的切入角度进行拍摄,才有这部极具个人风格的改编影片。
小说向影视作品的改编,并非以忠实重现原著为要务,改编不是简单的从一部作品到另一部作品的转换,而是创作另一部有自己深度、自己活力、自己自主权的新作品。
想当年的斯坦利-库布里克为了影片,做出了必要的变动,墨菲现在也会根据实际的社会情况做出一定的变化——所有的角色都要比小说中更加黑暗、阴险和卑鄙。
按照好莱坞的传统主角来说,这部剧集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是些彻头彻尾的坏蛋,甚至没任何可取之处。
坐在书房里面,墨菲确定好思路,又一次拿起了迈克尔-多布斯的小说,小说封面上最显眼的无疑就是“House.of.Cards”的书名。
“house.of.cards“是英文中的固定表达,用太平洋对岸的方式直译过来就是“纸牌堆成的房子”,引申为“不牢靠的计划”,解释为“危如累卵”也可以。
当然,按照墨菲曾经的叫法,《纸牌屋》会更加合适。
这部政治小说的名字,就直接反应出了实际的内容,《纸牌屋》的“屋”指的是众议院,而“纸牌”就是指玩牌的筹码,单看这一双关的书名,就可以猜到男主角是在复杂诡谲的政治桌面上,玩起了权力的游戏。
“你确定这样的主角没有问题?”盖尔-加朵从旁边走过来,拿起了桌子上的小说,“他的所作所为很让人反感,观众会不会因为讨厌主角而进一步厌恶整部剧?”
墨菲已经确定了几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和一些人设,她也看了,没有太好的印象。
“不会。”墨菲似乎很有信心,“弗兰克-安德伍德不比《消失的爱人》的主角,尤其是女主角更坏,想想吧,亲爱的,这部电影之后,查理兹-塞隆赢得了多少粉丝的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