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火苗里的希望(1 / 2)

加入书签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汹涌的洪水滚滚而来,猛烈地冲击着黄河大堤。

石块加黄土夯实的堤坝经过雨水浸泡,以及多日洪流冲刷,先是松动,继而开始垮塌,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有经验的工匠一眼便看出来,这是决堤的前兆,大堤上的地方官和厢军见势不妙,已经争先恐后开始逃离。

寻常河流决口已经很可怕,更何况是黄河这等悬于地面,水流湍急的大河。当时便有很多人直接逃命去了,老村长是个好人,发现不妙后立即回到村敲锣通知。

洪水就在眼前,薛纵闻讯没有任何犹豫,三间茅屋而已,没什么值得在意的。孟婆婆也是明白人,回屋匆匆取了几件要紧贴身之物,祖孙三人便出门逃命。

出门之时,薛纵不忘把些许粥汤和未吃完的面饼,扔进一个瓦罐里,顺手提着。

逃命要紧,逃命的时候吃饭更为要紧。

薛纵背着芸儿,孟婆婆虽已近花甲之年,身体却很健康,祖孙三人相处扶持,立即往村子后面的一座小丘奔去。

黄河岸边大部分地方是平原,能有一处小丘实属不易,实在算是天大的幸运。

小丘名曰大王岭,矗立在平原之上显得有些突兀,与周遭地形格格不入。薛纵猜想,也许是汉魏王侯的古墓吧,那个年代的墓葬总是劳民伤财,修筑巨大的封土堆。

多年以后,王朝更迭,黄河改道,封土堆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成为百姓眼中的小山丘。

此时此刻,水灾来袭,小丘无疑是一座方舟,是生存的希望。

因林间也有不少动物出没,以前的薛纵经常来此狩猎,故而颇为熟悉。他背着芸儿,拉着孟婆婆匆匆忙忙往小丘上跑去。

作为一个生长在和平富强年代的人,薛纵没有什么灾难经历。唯一的那次地震,他在震中数百公里以外,只是轻微的摇晃而已,至于水灾什么的根本没有概念。

今天,算是开眼界了。

远处的黄河大堤终于没抗住洪水的冲击,裂开了一道口子,然后在水压与冲击下越裂越大,最终形成一道十几丈宽的决口。

崩腾的洪水奔涌而出,滔滔不绝,向北岸的平地流去,如果站在高处,肯定能看到那快速漫延的黄水浪头,吞没席卷……

薛纵带着孟婆婆和芸儿跌跌撞撞地爬到小丘半坡时,桃园村已经被滚滚巨浪吞没。房屋和桃园已经不见了,唯独那几棵大柳树还能瞧见树梢。

家园被毁,许多村民站在那里的,忍不住落泪。更有甚者嚎啕大哭,似乎是有亲人还没得及逃出来。

老村长叹息一声,该做的他都做了,没逃出来那就没办法了。洪水正在涌来,他只能呼喊着催促众人尽量往上走。

等到爬上小丘顶部的时候,洪水已经从半坡掠过,奔向远方的平原。

千里泽国,只在朝夕之间。

一座十多米的小丘成了洪水惊涛中的方舟,桃园村村民暂时有了栖身之地,看着滚滚洪流,所有人的心都在颤抖,没有人知道明天会怎样。

芸儿年纪小,第一次瞧见这样可怕的情景,吓得哇哇直哭,孟婆婆赶忙将其抱在怀里安抚。

薛纵也是第一遭见识水灾,不免也有几分目瞪口呆,在灾难面前,人实在是太渺小,尤其是这个科技落后的年代。

孟婆婆轻声道:“没事的,大河决堤不是第一次了,要不了多久水会退去的。”

北宋年间,黄河水患频繁,年长的人们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老村长更是坦然道:“都别担心,只要人还在,先出去逃难就食,回头等水退了,回去重新垒夯土,盖两间茅屋。

大水留下的黄泥甚是肥沃,去官府借了青苗种,好好侍弄,秋天收了粮食就能喘口气,来年就缓过来了。”

感情与尼罗河一样,黄河泛滥也搞起赠礼活动?薛纵心中苦笑,对此全无兴趣。

看着大王岭下的滚滚洪流,薛纵心有余悸,印象里北宋时期黄河经常泛滥,哪里还敢在黄河岸边常住?

再说了,难不成要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儿?作为一个有能力,有理想的青年,薛纵打算出去闯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