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灯下黑】(1 / 2)
作为在王学谦身边唯一的高水平军事顾问,浙军的参谋总长,蒋方震发来的电报很值得商榷。
他问王学谦对山东即将发生的战争如何制定战略,这绝对是客气话,连带着带着一个军事专家的头衔来打假的。王学谦是绝对不会上当的,他表现出一个雄才大略的领导,推心置腹的语气,实际的意思就是:让蒋方震自己玩去吧!
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都是糊弄人的话。
一直受困于身边没有特别出众的参谋团队,让王学谦去问谁,这仗该怎么打?且不说山东的局势距离浙江千里之外,局势瞬息万变,别说王学谦有有没有这份判断且两说。关键是王学谦不可能真去山东前线,他还不至于为了第五师去犯险,太不值当。
甚至一开始王学谦还以为这是蒋方震是在挤兑他,这话怎么说呢?
反正是突出个人,贬低周围。
就凭蒋方震以往的表现,这个动机是很有可能的。
好在王学谦随后也转过弯来了,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蒋方震是需要王学谦的授权,给予足够的战场指挥的权利,而不是要傲娇……
基于双方的理解,王学谦才发了这么一份电报。
内容很符合蒋方震的口味,怎么说呢?在民国,能够在军界和文艺圈随便切换的牛人,估计也就是蒋方震了。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也不为过。作为梁启超的弟子,他着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异表现,比方说出过几本在文化圈里有不错影响力的专著。
军界,不同于政坛。
有文化的虽然不少,比如说吴佩孚,当时从军的时间久了,文学素养这种东西都喂狗了。要说粗鲁,吴佩孚绝对不落冯玉祥多少。这都是让兵给磨的,性格都变了。
还有不少军官都不怎么识字,也能写几个字,比如说名字。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比如说上将军王怀庆,这位当将军那年觉得很羞愧,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今后批复公文可咋办?总不能和以前一样,画个圈吧?
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花了三个月终于学会了写名字,至少今后签名就不怕了。
可蒋方震不一样!
说他是军人,更像是一个古代的军师,谋士。带兵打仗用不上他,也不会让他去。有着大巴的时间去琢磨这个破败的世道。加上学问本来就好(原本打算考科举的,四岁认字,八岁写诗,绝对是神童一般的存在),写出的文章花团锦簇说不上,但字句之间也是掷地有声,加上东洋西洋都去过,眼界开阔,有着独到的见解。
就蒋方震的年纪来说,说他是文学青年也不算太过分,反正年龄也不大。对上司王学谦很识相的放手,心里头是很窝心的。不过他也不敢和王学谦在战术上多加讨论,就王学谦的性格,是个财大气粗的土财主,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他是绝对不会选择拐弯抹角的办法。
熟悉王学谦性格的蒋方震,多半已经猜到继续问下去的结果。
老王大手一挥,问道:“齐燮元有多少军队?”
“顶天就一万五……”
“调一万五千发炮弹,能弄死他吗?”
……
这就是王学谦对于战争的态度,很气人不是……可架不住人家有钱有实力,别人想要这么干,真没有这份底气。可关键是王学谦也是底气十足,在他看来,能用钱解决的纷争,就绝对没想过费心费力地动脑子。可蒋方震心理存着另外的心思,练兵。新装备虽好,但是对于第五师的官兵来说,用了新式武器,就需要一套磨合的战术,而一个合适的对手将是难能可贵,可遇不可求的。
当然,要是齐燮元知道了王学谦的内心真实想法,保不齐要喊一句:“我艹!”
然后开始琢磨开启人生另外一个副本,反正山东是绝对不能待了。就算是让他去长城和奉军死磕,也好过和浙军对阵,太尼玛危险了。民国就没有用数炮弹的办法来打仗的,欺负人也不是这么个做法。
好在蒋方震也没有接着王学谦的思路去谋划第五师的作战方略,他完全是按照另外的一套思路去谋划这次战役的。那就是——练兵。
没错,把齐燮元的第六师当成磨刀石,成为第五师再一次踏上民国的军事舞台的一块脚踏板。而且蒋方震还从战斗力,武器装备上分析,认为第六师是一个非常好的陪练对象。优点如下:
第一,和北洋大部分作战部队的战斗力相当。
第二,第六师是绝对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就是说,换装之后的第五师肯定吃定了第六师。
第三,齐燮元的决心很大。这就说明,第五师绝对不会轻松的获得战场的胜利,会有一定的压力。
练兵的各项要求都达到了,蒋方震没有理由不给齐燮元一点希望,然后勾引着这位陆军士官学校的学弟,向着一条黑咕隆咚的黄泉路一点点的往前走。
这要是存着黑齐燮元一把,从这浙军调一个旅的兵力,加上第五师,绝对能够将齐燮元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可问题是,在蒋方震的判断里,第五师的对手并不是齐燮元的第六师,而是可能夺取燕京之后南下的奉军。在兵力处于据对劣势的情况下,装备优势也并不是太明显的情况下,第五师在山东能够给浙军争取多少时间?
三天?
还是五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