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夜谈(下)(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六十六章:夜谈(下)

高广兵败削籍才过去仅仅一年,彭朝栋正是在高广兵败削籍的情况下调任辽东总督。∮,对于高广,彭朝栋焉能不清楚。

彭朝栋曾一直对贞元十三年赵辽大战中,赵帝国的兵败耿耿于怀,他暗自做过推算,如果换做是他来指挥这场战争是否有可能扭转这场败局。

经过数次推算,彭朝栋最后不得不承认,这场战争换做是他来指挥的话,也是必败无疑。曼舒族在为入据辽东精心做了几十年,两代人的努力,赵帝国仓促迎战又怎能取胜?

但是,虽说这场战争赵帝国必败无疑,可如果主帅做出稍微理智的决定,不主动出战,而选择坚守的话,赵帝国绝对不会败的这么惨,辽东丢失的疆土也不会这么多。大败的关键在于高广最后选择了主动出战,几乎倾尽辽东所有镇军北伐,北伐的失败之处不是在于失败本身,而是在于北伐消耗大赵在辽东地区的生力军,这损失是在短时间之内难以弥补。

辽东镇军是大赵所有镇军中最为精锐能战的镇军之一,辽东镇军的覆灭,对于帝国来讲是沉重的一击,帝国因此元气大损。

在这场失败的背后,有一个阴影在作祟,那就是帝国的内阁首辅徐鸿谦,这个阴影背后即是帝国长期以来的症结和悲痛所在,概括起来也不难,就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党争。

党争是帝国自立国以来就存在的弊病,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帝国的心头,是帝国的一块心病。帝国的历代君主都对党争深恶痛绝,屡次严惩结党营私却一直屡禁不止。无节制的党争多次将这个帝国拖入地狱的深渊,党争的牺牲品不可胜数。高广只是其中的一个牺牲品罢了。

可惜高广是次辅一党的人,最后迫于压力不得不仓促北伐,假使高广没有党争这道枷锁的束缚,他不能避免失败,但却完全可以避免惨败。

大赵帝国家底雄厚,一次两次的失败还是承受的起的,但在江河日下之时,贞元十三年那样的惨败却承受不起几次。

“如果总督大人当时是高广,会比高广做的更好吗?”

贺腾骁停下脚步,问彭朝栋道。

昏黄的灯火映着彭朝栋的身影,他的身影被投射在地上,望着自己的身影,彭朝栋想了想,很干脆地摇了摇头:“不能。”

他当然知道贺腾骁所指的是什么,党争这种隐晦的东西没必要明说出来,彼此意会即可。

“悲哉高广!”贺腾骁替高广慨叹了一句,此前他对高广一无所知,当时他对高广的映像还是仅仅只停留在一个基层百户的层面上,对其它的是一无所知。只是单纯地认为高广是靠抱着吕宗成的大腿才坐上辽东总督的位置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