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投缘和月票)(1 / 2)

加入书签

挂掉电话,林子轩理解葛尤兴奋的心情。

能够在张亿谋的电影里演主角绝对是他演艺生涯的一次重大飞跃,张亿谋的片子都是大投资和大制作,是奔着国际大奖去的。

在这个年代,张亿谋的电影获奖不是新闻,不获奖才是新闻。

葛尤完全可以凭着这部片子步入华国一线男演员的行列,离开电视圈,进入电影圈。

不仅如此,他的片酬也会有极大的提升。

拍摄《顽主》的时候,葛尤还是个不出名的龙套演员,片酬只有八百块,经过《编辑部的故事》在全国播出,他一炮而红,被全国观众所熟知。

等到了拍摄《大撒把》,他的片酬已经涨到了九千块。

张亿谋的片子不是那种小成本电影,而是真正的大制作,林子轩虽然还不清楚葛尤的片酬是多么,但作为男主角,至少也要翻个好几倍。

拍摄这部电影,张亿谋用的是香江的资金,投资是三百万美金。

他和林子轩谈了改编小说的费用,是三万块钱,回国后林子轩参与《活着》的剧本创作,还有两万块劳务费可拿。

这就是大制作和小成本的区别。

张亿谋身边有相熟的编剧,知道他想要什么样的电影,把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导演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小说来,而是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有时候可能会改的面目全非,不忠于原著,关键要看导演的想法。

尤其是像张亿谋这样的大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话语权,制片方的约束很小。

林子轩只负责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并不会深入的参与到这部电影的制作之中。

这笔钱并不是一次付清,等他回国后签了合同,可以拿到前期的三万块,电影拍摄完才能拿到另外的两万块。

对于林子轩和慕姗姗来说,这算是一笔巨款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两人来美国为了给慕姗姗交学费,基本上掏空了家底,现在有了这笔收入心里踏实的多,他们也算是迈入万元户的队伍了。

万元户是八十年代对有钱人的称呼,那时候工人的工资才三四十块钱一个月,能有一万块存款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在现在的华国已经不稀奇了,南方做生意的人家有上万存款的并不少见。

葛尤的确是林子轩推荐给张亿谋的。

由于《活着》这部小说涉及的年代较长,场景众多,拍摄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外景地,张亿谋找了一批人全国各地的跑,然后拍照片回来给他看。

要是觉得满意,他会实地考察一下,同时和林子轩交流小说中的细节。

比如主人公生活的镇子有什么特色,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各类营生,百姓的精神面貌等等。

他是个非常注重细节的导演,前期的筹备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个时代,华国的导演还没有那么商业化,而是把电影当成一门艺术来做。

他们都是想着能够获大奖,或者在电影史上留名的人物,不会糊弄事。

在这个过程中,林子轩提到了葛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