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明式家具(2 / 2)

加入书签

“老李做家具几十年,祖上就是木匠,家传手艺。以前也是跟着别人干,后来做大了,自己有工厂。博古斋一大半货就是出自他手,质量有保证,价钱也公道。肯定比市面上低不少,以后你多走动走动,没有坏处。”

吴世襄点点头,象他们这种渠道商,能找到性价比高的货源最重要。现在木缘居客源多,玩家也认可,主要是找到能长期合作的货源。

质量是第一,不过吴世襄更看重人品,一定要老实可靠。像是老山檀的老孙,核桃的大刘,还有海南郑哥和老韩。长期合作下来人很本分,不贪不占,货也不用他操心,质量有保证。

都是商人,不赚钱没人干。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赚钱赚到明处,原料涨价,人工提高,这点谁都理解。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有涨幅。

不过话先说明白,质量不能差,至于多涨的那些,对于木缘居九牛一毛。最后改造出来,几十倍利润,真是一本万利。

“今天我带你来转转,了解点市场,认认人。以后你就自己来,还是老话,玩木头,玩到家具才是王道。玩家具,玩到明式才是顶级,来,我给你边看边说。”

古老带着吴世襄,一边在仓库转,一边手把手教。吴世襄有些激动,他自幼喜欢明式家具,自己偶像王世襄老爷子就是明式家具的奠基人,一生收藏上百件精品,最后捐给上海博物馆。

还有一部分被佳士得专场拍卖,全部天价成交,可见他在藏家心里的地位。家具不用说,一个笔筒都卖了三张紫檀大床的价。就连案头的香炉,最少也上千万一个,真是随便什么,只要是王老爷子盘玩过,最少几倍翻!

“中国家具发展到明代,开始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大量精美实用的各式家具。至清代乾隆年间,家具材料虽然优良,但雕饰繁琐,风格也为之大变。到清代末期,家具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呈衰退不振之势。”

“明清家具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真善美和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近十几年来,始终处于国际收藏的热潮之中。明清工匠们把最优质的材料、完美的设计和精心的匠艺相结合,制造出令西方人惊叹的“如谜一般美妙”的家具。”

“而且制作中绝对不用铁钉,只是用榫舌和榫眼等复杂而巧妙设计组合家具,因而使明清家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古老一边说一边简单介绍一下明清家具的区别,明朝是家具的顶峰,它继承了宋代人审美情趣,简约大方,文人气很足。充满流线美,设计感很强,和现在流行的简约风如出一辙,受到全世界藏家追捧。

至于清式家具,因为皇帝的喜好,讲究雍容华贵,沉稳大气。用料多为紫檀,雕工繁琐精细,在吴世襄看来,反而失去家具最美的地方。人工气质太重,不过也是艺术精品,都是拍卖场的宠儿。

“老祖宗几百年前手工做一个家具,不用任何现在工艺,全靠榫卯结构,还能流传下来,你说神奇不神奇?”

古老痴迷的抚摸着红木家具,自己玩了一辈子,越玩越博大精深,越研究越佩服古人智慧。有的时候聪明和智慧不一样,耳聪目明是聪明,大智若愚才是智慧。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型稳重,大方,比例尺寸合度,轮廓简练舒展。结构科学,榫铆精密。”

“工匠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彩,这点在黄花梨上最明显。工艺上雕刻及线脚装饰处理得当。最后一些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古老走到一个顶箱柜前,黄花梨材质,是老李的镇店之宝,一点点具体给吴世襄解释着。

明式家具的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与人体各部的结构特征相适应,如椅凳坐面高度在40—50厘米之间,大体与人的小腿高度相附合。

大型坐具,因型体比例关系,坐面较高,但必须有脚踏相配合,人坐在上面,双脚踏在脚踏上,由脚踏面到坐面仍是40—50厘米之间。

桌案或也是如此,人坐在椅凳上,桌面高度基本与人的胸部齐平。双手可以自然地平铺于桌面,或读书写字,或挥笔作画,极其舒适自然。两端桌腿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桌牙也要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便人腿向里伸屈,使身体贴近桌面。

椅背大多与人的脊背高度相附,后背板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特点设计成“s”形曲线。且与坐面保持100—105度的背倾角,这正是人体保持放松姿态的自然角度。其它如座宽,座深,扶手的高低及长短等,都与人体各部的比例相适合,有着严格的尺寸要求。

“人使用明式家具最大感受就是舒服,比现在的沙发还实用。一点一滴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别小看一个小小背板弧度和搭手弯度,都是经过多少试验才定下结果。中国有两样东西是世界大藏家都认可,一是瓷器,二就是明式家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