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没者(1 / 2)
赵若素心目中的皇帝是什么样子?
首先要有当皇帝的心,他见过几位活着的皇帝,还在书里读过极多的不在世皇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颗心,他们以为自己天生就是皇帝,对这个最为崇高的头衔从无敬畏之心。
皇帝一直存在,坐在宝座上的人却经常更换,这说明崇高的是皇帝之位,而不是那个人,真正的皇帝应该像大臣那样,对皇帝之位谦卑恭谨,常常反思自己是否配得上这个位置。
赵若素觉得当今皇帝符合这个条件,起码比之前的武帝、桓帝、思帝要符合。
他心目中皇帝还要擅长当皇帝。
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绝大多数人不是败在“梦想”上,而是败在“如何实现梦想”上,太多人希望由别人帮助自己实现梦想,只有少数人默默地、持续地付出努力,不怕阻挠,不怕失败,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山峰一座座地攀登,当他终于实现梦想的时候,已经将其他人落下一大截。
在这一点上,赵若素对当今皇帝有点不满意。
朝廷是皇帝的工具,如果皇帝总是琢磨着与工具的好坏较劲,而不是如何使用这套工具,得不偿失。
赵若素希望在皇帝与大臣之间做个中间人,缓和双方的关系,所以猜出皇帝准备任命卓如鹤为宰相之后,他向中书省的旧日同僚发出暗示。
南直劲明白这位学生的意思,经过一番考察之后,觉得卓如鹤会是位合格的宰相,于是刻意拉拢,在群臣之间穿针引线,使得新宰相受到的非难极少,能够顺利辅政。
皇帝不让下跪,赵若素只好长揖到地,起身道:“微臣自知死罪,唯陛下处置,微臣并无怨言,只有一句相劝:大臣并非陛下的敌人。”
韩孺子很久没听过这么直白的话了,让他不由得想起杨奉。
晨风习习,吹在脸上很舒服,韩孺子说:“宰相辅政以来,所任命官员多是为了满足各方势力,这样的‘工具’,朕能放手?”
“人皆有私念,先满足一己之私,再先公事,宰相如此、百官如此,便是陛下,也如此。”
韩孺子冷笑一声,却没法反驳,可“满足一己之私”本应是皇帝的特权,于是他明白过来,赵若素所谓“当皇帝的心”,其实就是不当自己是皇帝,而当自己是宰相之上的大臣。
“若是私欲无限呢?就让他们一直满足下去?”
“朝中有百官,一人之私欲必然影响他人之私欲,某人若是做得过头,自有大臣弹劾,陛下居中裁决即可。”
“这种时候我又得当无私的皇帝了?”
赵若素再次躬身,“陛下做得到。”
韩孺子摇摇头,“自私的同时还要无私,朕做不到,谁也做不到,赵若素,你心目中的完美皇帝根本不存在。你以为大臣能够彼此监督、彼此纠正,这样的朝廷倒有可能存在,但必须是在太平盛世,外无强虏、内无天灾人祸,官员们少做事、不做事也没有太大关系,你觉得大楚现在很太平吗?”
“或许不是最太平的时候,但也不是乱世。”赵若素说出自己的看法,“域内匪患已除,匈奴时强时弱,并非大楚致命威胁。”
赵若素与普通大臣一样,根本没将极西方的强敌当真。
韩孺子当真,他在意的不是那伙使者,而是匈奴大单于,大单于活着的时候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可就是他,在平静之中对神鬼大单于充满了恐惧,以至于他宁愿向大楚挑战,也不想面对灭国之敌。
“据说此山中藏有金矿。”韩孺子祭天之前看过礼部收集的史料,从中看到过相关记载。
赵若素一愣,“传言而已,愚民挖过多次,从来没见过黄金,本朝做这种事的人少了。”
“都是辛苦挖矿,挖出金银者暴富,是聪明人,没挖出来的落魄,是愚民,可后者真是愚蠢吗?可能只是运气不好。”
赵若素没吱声,他已经明白皇帝的意思。
“朕就是那挖矿的人,你对朕说继续挖下去会当愚民,可朕若不挖到底绝不死心。”韩孺子顿了顿,“大楚绝非太平盛世,稍一松懈即有灭国之忧。赵若素,很遗憾,你是位好矿工,却不能陪朕挖下去了。”
赵若素还是跪下,恭恭敬敬地磕头,没有询问皇帝要如何处置自己,而是说:“陛下说过,不会报复朝廷。”
“无怨无仇,朕为什么要报复?你说得对,人皆有私欲,朕允许大臣们先满足自己,但是朕觉得已经差不多了,他们该专心为朕做点事情,起码做些让步了吧?”
赵若素再度磕头,这不是他的预期,但他已经失去对皇帝的影响,没有能力阻止。
“至于你,回倦侯府看门去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