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李璋随军(1 / 2)
军情紧急,朝廷本想让徐平等人年前即赴陕西,然而诸事纷扰,等到年后,还是没有出发。年节的各种庆祝活动刚过,赵祯又把徐平召进宫里。
赐了座,赵祯道:“候过了上元节,你们三路帅臣便就赶去陕西,你行装备好没有?”
徐平恭声答道:“回陛下,年前就已置办整齐,只等军中齐备,便就出发。”
赵祯点了点头,过了一会问道:“帅府所属的幕职官,我看奏章你并没有举辟完全。”
“京城与陕西远隔万里,幕职最好有能熟悉边事的,只好等到那里再补齐。”
赵祯又问:“机宜文字与主帅最亲密,以往帅臣多用子弟,你家里好像没有什么人选?”
既然这么问了,徐平知道赵祯要给自己塞人,忙道:“陛下说得不错,机宜并未辟人。”
“哦——”赵祯点了点头,“你看李璋如何?他与你自小一起长大,便如亲兄弟般。机宜文字掌军中机密,要用自己最亲近的人,官员中貌似就他最合适?”
徐平笑道:“臣也是这样想!不过一是怕陛下舍不得放人,再一个李璋的官职已高,做机宜有些委屈了他,是以一直犹豫不定。”
“为朝廷效力,如何能够在意官职高低!只要能够立下些少功劳,朝廷必不吝封赏!”
赵祯说得大意凛然,徐平不由有些想笑。明明是赵祯想让李璋跟着自己去西北,捞些军功在身上,以后升他的官免了朝臣的许多闲话。话说出口,却变得公事公办的样子。
只有徐平才让赵祯放心,换了别的帅臣,不管是哪一个,赵祯都不放心让李璋跟着去那里。战场上不是开玩笑的,刀枪无眼,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把小命交待在那里。就是不直接上战阵,一直待在帅司里,如果战事不力,也免不了受牵连。不管哪种意外,都是赵祯不能接受的。这宝贝表弟这些年一直跟在他的身边,看着成长起来,不想出一点闪失。
最初的几年,朝廷规划的就是防守,并不去进攻党项。经略安抚使,官名的本意就是管理自己境内的地方,沿边招讨使才有进取的意思,也仅仅限于沿边。用这样的官名,本来就说明了朝廷现在的党项攻略,仅限于防御元昊的进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