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轴心的进攻(8,为盟主东方大法好(1 / 2)
Ps1:祝贺读者“东方大法好”成为本书盟主,感谢支持。
Ps2:下次不写资料章了,我写着累,你们看着累,读完了听你们抱怨水我心更累,以后文章只给结论,具体不推导……
听完松田千秋的介绍、结合德军的战况通报和冢原从前线发来的电报,众人都是笑意盈盈:
第一,美国人也终于撑不住开始搞飞行速成班(丙飞)了;
第二,美军航空兵规模很大,质量很差,笼罩着悲观主义气氛——“出击前都要求写好遗书,与家人和亲朋好友告别的邮件堆积如山……邮差每天傍晚来取一趟,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出去”
第三,美国陷入两线消耗战,半个月时间损失飞机逾5000架,至少损失一半机组。
“从德国、美国实践来看,设置速成班很有必要,但我军丙飞科目训练时间太短,建议从目前5个月延长至8个月以上,应该让飞行员具有200-250小时的飞行时间,拟设立初级-高级-实战教练机三级训练体系,其中实战教练机由部分老旧机型充当:轰炸机可用德国斯图卡训练,运输机、鱼雷机由Ju-52担当,战斗机由飓风充当……”航空本部长长谷川喜一中将,“长官已同意拨付更多的优秀飞行员转任教官,同时保障他们的训练燃油。”
由于这个时空神风特攻并不是日本主流,因此能充当飞行员的年轻人依然不少,飞机数目也大有增加,长谷川喜一的提议得到众人高度同意。
“从第一阶段战事来看,我们达到了部分预定目标,即占领、巩固中途岛、圣诞岛与威慑夏威夷,未达到的目标是歼灭、重创敌太平洋舰队残余力量——该舰队一直躲在夏威夷港内不肯露面。实现了原本未预料到的目标——消耗敌军航空机组储备,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损失了40万吨船舶。”军令部次长大西泷治郎中将道,“长官的意思很明确,一方面继续与美国人,用更多油轮换美国的机组,打击对手的士气;一方面是提高我们自己的航空能力,希望在提高速成班水平的基础上,将日美海军航空兵力对比缩小到1:2左右。”
“现在关键是船舶制造和获取能否支撑。”堀悌吉将目光投向了海军次官兼舰政本部长官井上成美大将。
“老实说,光靠自我建设,我们是耗不起船舶的。”井上成美苦笑道,“现有造舰能力在不考虑材料制约前提下,大约年生产能力50万吨军舰吨位,如果只建设1万吨以下中型军舰(即不造战列舰、航空母舰和重巡),可勉强提升到65万吨。按照一吨军舰吨位转化为4吨民用船舶吨位来计算,在200-250万吨商船吨位间,再加上一部分不制造军舰的民间船厂吨位,顶多就是400万吨。实际上由于钢铁产量制约,本官认为能完成75%已非常理想了,我担心丸新计划的进度都无法完成。”
《丸新计划》高峰期要求每年8艘以上轴心级(20万吨)、16艘护卫航母(16万吨)、乙型驱逐舰(秋月改防空巡洋舰)12艘(4.2万吨)、丁型驱逐舰(低成本护航驱逐舰)48艘(9.6万吨),光这些就将近50万吨了,还要考虑特务舰、补给船、要求是5年内在不耽误破损军舰维修和日常维护的前提下,新完成189万吨军舰。
不过井上成美现在的底气比去年刚制定《丸新计划》时足得多:一来堀悌吉大权独揽,可保证方向不变和资源配置;二来印度战役结束、中国战场大举退出,日本可专注于太平洋问题解决;三来在德国的技术输出和设备援助下,日本很多方面改善不少,比如钢产量就从700多万吨上升至近900万吨(与美国的对比终于从1:10变成了1:9);四来堀悌吉纵横捭阖,以巴基斯坦、新几内亚为代价从欧洲拿到不少好处,很多也可以充实海军实力。
“本官以为,40万吨换2000个机组的消耗,如果全是军舰,帝国是万万不能承受的——每年新增50万吨军舰吨位,联合舰队存量就200多万吨,1万多个机组就全耗完了;如果全是商船(货轮),则完全可以承受,帝国每年新建240万吨以上船舶即可换1.2万个机组,另外还有800万吨存量商船队,全部拉出去可换4万个机组——我不相信美军在消耗1.2万个机组后还能剩4万个机组。”井上成美看了看手中的数据,“如果按这次40万吨中军舰占4成、货轮占6成的比例来衡量,每年新增吨位大约可消耗美军8000个机组。”
众人大大松了口气:堀悌吉已额外准备了140艘/100万吨油轮,光这一批就够耗上美国人一阵的。
一直皱着眉头的山本五十六问道:“这么说,如果没有大的数据或局势改变,吨位换机组暂时可行?”
“可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