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13章 知心益友破虚名,入世痴儿辨物情(2 / 2)
小易拍拍浑浑噩噩的头,记忆一点点涌上心头。自己醉后竟然把这些研究诗论都说了出来,还好没有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出来。不过,就算说出来,他们也未必信。只会当成是酒后胡言罢了。
小俊笑道:“昨晚,我们整幢楼估计都听到你的声音了。刚才还有很多漂亮姑娘来询问这件事。一起这么多天,你藏得够深的啊!我虽然不是很懂,但我知道你说的绝不是胡诌。你以前学过诗?还有个老师?”
“嗯,就这方面来说,这声大师也不冤。”小易一本正经。
小昱立马挤兑道:“你以为‘大师’是个好称呼?真正的大师是大师。不是还有什么‘气功’大师、‘算命’大师之类的么。您就是‘诗学’大师啊!”
“啥?原来是这个意思?”小易不甘。
三人继续调笑:“哈哈,大师,你就是大师了!”
小易顿时没了睡意。这些日子以来,早看了不少。
这个社会对“大师”的定义早就扭曲。
一旦有人出来做事,或者他是真的有本事。他是传递正能量,并且功成名就了。
但是,他所做的事,利益之大、声名之盛。肯定会让众多宵小眼红,进而利用。
如果,这个大师的本领,还是带点玄乎的,让人说不清、辨不明的。那就更加容易利用了,比如上面所说的气功、占卜等。
他为善,旁人可以为恶;他真有本事,旁人可以没有本事装有本事。当然,这些旁人肯定要比真正的大师来得多得多。一个假大师倒下去了,千千万万个假大师又站了起来。
久而久之,人们对真正大师的尊重也就有限了。认为大师并不是真有才学和志向,大师就是为了成名,成名就有金钱、地位。
再说,他们对诗本身也是一知半解,也没有足够的尊重。
这个是自然的,莫说这个大计算机系。就是在大文学系,真正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也寥寥无几。
这第一,考试又不考,就算你考,考前突击一下也就罢了。所谓,要考就学,学了就背,背了就会,会了就考,考了就忘。就如现在高考前,往往是一个人知识的顶峰。
这第二,向这个方向发展,择业面几乎没有。现代文交流早已一统天下。你说出现在广告、报刊上,若都是古文、古诗恐怕也不合适。而且,就是在盛唐,也不是人人能读懂诗。
这第三,这个方面的研究阻碍重重。大诗人的研究,早有许多珠玉在前,不是普通大学生能够突破的。所以只能去研究一些小诗人。但这样的研究,更加没有意义。如研究明朝复古派与反古派争斗中出现的诗,这就顶多给人们提个醒,不能这么想,这么写而已。
话说回来,唐诗能够这么厉害。大部分原因,也是科举给逼出来的。宋、元、明科举皆不考诗。等到清朝“诗渣”乾隆大爷,因为自己喜欢,把科举里的试帖诗一恢复,还比四书五经的地位更重。好家伙,虽然已失去了诗发展的最好阶段,用韵也与当时语音有所出入,但还是有不少高手出现。
重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高考里有一道题要考写诗,而且分值大,相信神龙绝对诗词高手频出!
最后一个学期,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聚少离多。当晚便是同学聚餐。辅导员与同学们年龄都差不多,都叫她娜姐。
也邀请了娜姐,一时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室友看得紧,小易滴酒未沾。
娜姐独对小易说:“你不太与人说话,老师也不是很了解你。但很期待你入世之后,也能如现在一般纯净。十年后,说不定我们可以聊得很开心。”娜姐没等散席便先告辞了。
最后,因为小易收钱时有了些小延误,还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复夜谈:
小超宽慰道:“今天,有人乱说话,你别往心里去。你平时也不怎么跟人交流。以后你就知道了,你做得再好,也总会有人说三道四的!”
小易恼羞成怒:“以后聚餐,我就应该这么做!没开吃之前,就问你们收钱,再问娜姐收钱,多退少补。大家都是文化人,肯定抹不开面子当场说。这样你们觉得请了娜姐,心里特别爽,觉得办得不错;娜姐觉得请了你们,心里也特别爽,更觉得办得不错。我拿了一整份钱,心里更加爽,会继续给大家办这差事。三全其美!我是不是天才?”
小昱无语:“行了,别做你的梦了,睡吧……”
“慢着,小易,你等半小时再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