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尽在此中(1 / 2)
韦福嗣知道东进出塞之策的实施已难以阻止,这从李风云和李子雄的言辞中就能听得出来,两人已经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决心殊死一搏。
这个机会实际上千载难逢,即便只有一分胜算,二李也要倾尽十分力气,原因无他,就在于松漠以东、弱洛水以南的大片土地原属中土的安州,本来就是中土的疆域,夺回来就是功勋。
安州是在统一大战过程中失去的,当时高齐灭亡,高齐旧臣负隅顽抗,联合奚、霫和契丹三族据险而守,图谋复国,关键时刻这三族却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背后下刀子,以出卖高齐旧臣换回这片土地。当时中土还是南北鼎立,为完成统一大业,长安迫切需要北疆的稳定,所以也只好忍气吞声接受了,但此事让中土耿耿于怀,始终盘算着找个恰当的机会冠冕堂皇的收复失地,只是这样的机会难以寻觅,既要保全中土的信义,以免因小失大,破坏了南北关系,又要从奚、霫、契丹三族中虎口夺食,实在是难以两全。
现在二李如果打着中土反贼的旗号占据安州,则正好帮助中土收复了失地,而且不会影响到中土的信誉,再说现在南北关系本来就紧张,南北大战一触即发,中土这种驱虎吞狼、借刀杀人的伎俩,外虏即便心知肚明,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打落牙齿和血吞,不忍也得忍,毕竟南北双方都要撕破脸了,要大打出手了,这时候就算中土不按规则出牌,耍流氓,下黑手,提前给你一刀,打你个措手不及,鼻青脸肿,你又能如何?
南北关系因此恶化,导致战争脚步越来越近,双方的战争准备也必将如火如荼,由此不难预见,圣主和中枢为了增加战争的胜算,为了扭转自己在政治上的困境,十有八九要以优厚条件招抚二李,如此一来双方皆大欢喜,二李如愿以偿重回中土,而圣主和中枢不但因此得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还因为收复了失去三十多年的疆土而威权大增,而这两点都可以增加中土在南北战争中的胜算。
韦福嗣之所以不赞成,是因为此计出自裴世矩,成功了,获利的是圣主和中枢,而二李既然接受了圣主的招抚,当然会对圣主俯首听命,被圣主所控制,如此则齐王与二李之间的合作就难以为继了;此计如果失败,齐王损失惨重,北上大计严重受挫,未来一片黯淡。
韦福嗣的反对在二李的预料当中,不反对如何讨价还价?
“当阳公的担心在情理之中。”李风云打开案几上的地图,伸手指向了某个位置,“虽然某有一定的把握突破突厥人的阻击,渡过闪电河,进入松漠,但接下来某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杀到古北口,从安乐郡得到粮草武器的支援,否则大雪一下,某即便退守松漠,依据广袤的平地松林与诸虏周旋,亦难以坚持。”
韦福嗣望向了地图,看到李风云所指的位置,正是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修筑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当时南北关系也很紧张,文宣帝高洋为此耗费巨资修缮长城,史城“北齐长城”。北齐长城西起代北西河(陕西榆林)的黄河岸边,东至辽西的临渝关(山海关),全长大约三千余里,其中大部分城墙均由前朝所建,修葺加固即可,而小部分则属于新建工程,其中就包括位于燕山东南麓的古北口长城,否则以高齐一国之国力,在内有三足鼎立、外有突厥威胁的不利处境下,根本就无力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古北口长城位于安乐郡境内。幽燕地区有四个郡,最大的是涿郡,其次是渔阳郡和北平郡,而最小的就是安乐郡,其范围尚不足涿郡的一个普通县。之所以保留这样一个小郡,就是因为安州失地这个历史耻辱的存在,而圣主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在他的主政期内,务必收复失地,洗雪耻辱。
安乐郡,一个弹丸之地,突然就跃入了韦福嗣的眼帘,变得非常醒目。
李风云的意图很清楚,他和李子雄并不想独揽功劳,收复安州失地的功劳可以与齐王平分,如此三方之间的利益会捆绑得更为紧密,未来二李即便以安州失地来换取圣主丰厚条件的招抚,也必须经由齐王居中斡旋,也就是说,三方合作不但不会因此而破裂,反而因此加强了,形成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了,而这显然正是齐王所需要的,但问题是,齐王是否愿意加入东进出塞之策的实施?如果他参加了,而此策又失败了,齐王就完了,一点挣扎余地都没有。
当然,风险越大,收获也越大,关键就是齐王有没有行险一搏的勇气和决心。
兹事重大,韦福嗣做不了齐王的主,也不能代替齐王拿主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说服齐王,所以他必须知道二李的全部谋划,评估此事的胜算有多大,只要有一半胜算,他就有信心说服齐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