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香饽饽(1 / 2)
八月初八上午,武贲郎将阴世师率骁果军赶到巨马河战场,双方遂以遒城为中心,重兵对峙,暂时形成了僵持状态。
涿郡留守段达传令骁果,修整一天,养精蓄锐,明日发动攻击,务必击败叛军,迅速稳定上谷局势,确保幽州不受叛军侵袭。
当日,段达、阴世师与封德彝反复商量,遂由段达拟写奏章,详述上谷贼势之猖獗。经数日激战,已基本肯定叛军拥有相当实力,且已对幽燕和冀北形成了威胁,这导致涿郡援军不得不滞留于巨马河一线全力剿贼,以防叛贼乘着涿郡援军南下高阳之际北上攻打幽州,威胁到圣主和行宫的安全。
奏章中“轻描淡写”地提到了李子雄,还有杨恭道、韩世谔、周仲、来渊、裴爽、虞柔等豪门贵胄。这才是报奏的重点所在,但因为牵扯太大,涉及到宗室皇族和数位中枢核心大臣,根本就无法确定圣主和中枢的态度,封德彝和段达只能避重就轻、不着痕迹地先行试探,以免“刺激”过头适得其反。
这份奏章必须以最快速度呈递圣主,为此封德彝慎重考虑后,还是走了裴世矩的“后门”,毕竟李子雄和杨恭道等贵胄现在都在白发贼帐下,优先把消息传递给裴世矩,可以让裴世矩对白发贼这股反叛力量及他们北上之目的,还有他们对未来整个北疆局势和南北关系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有个全面认识,不至于因为轻视而疏忽,因为大意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
八月初八午时,齐王率军赶至河间郡首府河间城。
河间城位于滹沱河东岸,距离西岸的高阳还有百余里路程。齐王下令扎营于滹沱河岸边,一边做出渡河之势,一边请求河间郡府给予粮草补充,同时派出大量斥候渡河西进,打探高阳的消息。
河间郡府能够提供的消息并不多,主要是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叛军仿若“从天而降“,铺天盖地就把高阳”淹没”了,河间郡府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等到他们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叛军已在滹沱河西岸陈兵以待,?锋直指河间城,自顾不暇了。
河间郡府本来就因为永济渠这条黄金水道而饱受渤海贼、平原贼和清河贼的频繁侵掠,所以官府把有限兵力都投在永济渠一线,此刻即便有心救援高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永济渠刚刚恢复了畅通,河北诸贼尤其渤海贼格谦、高开道就在永济渠一线虎视眈眈,如果把护卫渠道的兵力调去救援高阳,永济渠必遭贼军的劫掠,一旦渠道中断,则后果不堪设想。河间郡府明智地选择了保护永济渠,确保渠道畅通无阻,同时坚守滹沱河,阻御叛军的攻击,名义上是消极防守,实际上就是冷眼旁观,静观其变。高阳宫是圣主的脸面,高阳宫若被叛军攻陷,就等于打圣主的脸,所以河间郡府有足够理由认定,涿郡留守段达一定会急速驰援。
结果大出他们的意外,一天又一天,望眼欲穿,十几天过去了,叛军把高阳及其周边的城镇都扫荡一空了,把粮食、牲畜和青壮劳力都掳掠干净了,竟然都没有看到涿郡援军的影子,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而打探回来的消息更是令人吃惊,叛军规模很大,竟然还有一部分在上谷烧杀掳掠,并在巨马河一线成功阻挡了涿郡援军。
河间郡府诧异了,河北贼都集中在永济渠一线和大河南北两岸活动,什么时候跑到冀北去了?难道冀北和幽燕也有叛贼聚众造反了?如果冀北和幽燕也有了叛贼,那河间郡的麻烦就大了,未来必将陷入叛军的前后夹击之中,腹背受敌,永无宁日了。
就在此刻,传来消息,齐王北上剿贼了。这不能不给人以丰富联想,之前杨玄感叛乱,齐王急吼吼驰援东都平叛,现在冀北叛贼蜂拥而起,齐王又匆匆北上剿贼,哪里混乱哪里就有他,齐王到处抢功劳,目的性太明显了,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他要入住东宫做储君了,知道“底细”的人却知道他“垂死挣扎”,这时候更要离他远一点以保安全。
于是河间郡的太守及主要僚属当即渤海贼劫掠永济渠为借口,“倾巢而出”,都跑了,就剩下河间县令留守城池。
一个河间县令能给齐王提供什么讯息?
齐王对地方官府的“怠慢”怒不可遏,好在李风云离开高阳之前,已经嘱托郝孝德密切关注河间城,只要齐王大军一到,即刻派人联系,所以齐王这边刚刚扎营,郝孝德那边的秘使就到了,直接找到了李百药,详细告之高阳军情和上谷战局,解了齐王的燃眉之急,否则他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何从下手。
高阳宫并未失陷,宫监许华依旧在坚守,这让暗自忐忑的齐王松了一口气,他就怕李风云的手下无法无天一把火烧了高阳宫,那当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欲哭无泪了。另外李风云亲自赶赴上谷战场指挥作战,联盟军队于八月初六在巨马河一线和涞水西岸与涿郡援军展开了激战,并占据了明显优势,这也是一个好消息,预期目的基本实现。
“大王,白发有建议,若我们能以最快速度进入上谷战场,则形势对大王更为有利。”韦福嗣看到齐王还在犹豫不决,果断进言道,“白发已经在巨马河、涞水河一带拖住了段达,对幽州已经构成了威胁,甚至直接威胁到了圣主和行宫的安全,而建昌公(李子雄)已经率军进入燕北,涿郡已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段达进退维谷,这种情形下他绝无可能跑来高阳,与大王争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