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南唐三帝(2 / 2)
湖南形势混乱丝毫不亚于福建内乱,马希萼刚当上楚王,就被大将徐威给废了,马希崇被扶正。马希崇派彭师暠去监管哥哥马希萼,可彭师暠居然又扶正马希萼,向南唐称臣。马希崇干着急没办法,不久边镐大军入长沙,马希崇举族出降,被边镐送到金陵和王延政“切磋投降经验”去了。南唐军一入长沙,立刻从“官军”变成了“土匪”,在长沙市中烧杀抢掠,楚人骂声一片:“还不如姓马的呢!”辰州(今湖南阮陵)刺史刘言见有机可乘,出兵攻长沙。边镐只顾着在长沙做“菩萨”了,结果被刘言给赶出了长沙,南唐军都给请了出去。刘言自称武平军节度使,移镇朗州(今湖南常德)。
盘踞广东的南汉皇帝刘晟在羡慕吴越王钱弘佐之余,自然不会放弃吃肥肉的机会,趁几派势力厮杀之际,出兵北上,攻取楚国的梧州(今广西梧州)、桂州(今广西桂林)等地,夺得广西北部大片土地,大大扩展了战略纵深。
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换个意思就是说,人不能以同一个姿式在同一个地方栽倒两次。可怜的李璟,除了栽倒的地方不同外,几乎就是以同样的姿式栽倒的。上次在福建栽跟斗,好歹也捞个建州,这次除了进了长沙向湖南人展示一下唐朝大军的“威武雄壮”外,一块地皮也没刮到。
李璟渴望统一是好事,应该支持,但在具体用人上,李璟远不上老爹眼光毒辣。南唐并非没有良将,却偏偏用陈觉、边镐这些“半料子军事家”,怎么能不坏事。虽然李璟用了“江南第一良将”刘仁赡率水军攻下了岳州(今湖南岳阳),但不久又将刘仁赡调回。刘仁赡在岳州“抚纳降附。甚得人心。”,如果让刘仁赡担任西征军主帅并坐镇长沙,还会发生扰民事件激起民变,最终尽失湖南吗?可能性不大。
李璟连继栽了两次大跟斗,不甘心这么窝囊,正在琢磨想再一次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打哪呢,吴越、还是广东?还没等李璟考虑好呢,北方一声霹雳:保大十四年(公元956年)春,大周皇帝柴荣亲率水陆大军南下,声势浩大、震天动地!李璟委屈的直哭:“朕怎么这么命苦啊!别人的肥肉没吃上一块,柴荣就想吃我的肉!”哭归哭,但还是要想办法对付柴荣的。
柴荣是那么好对付的?李璟先派神武统军刘彦贞率三万大军去告诉柴荣:“朕不是刘崇!”柴荣哪吃你这套,在正阳(今安徽寿县)大败南唐军,刘彦贞战死。柴荣兵临寿州城下,刘仁赡泣励三军,固城死守。柴荣一时没有拿下寿春,便围点打援,其他地方的南唐守将实在太柴了,经不过周军狂风暴雨般的攻击,纷纷失守。李璟想与柴荣讲和,愿意认比自己小五岁的柴荣做哥哥,柴哥哥不同意,继续打下去。李璟的血性被打上来了:“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个卖伞的吗?牛什么牛?!”
李璟挑选唐军精锐,由弟弟李景达、陈觉率领,北上收复失地。李景达号称贤王,实际上不过是杆白腊子枪,他也只是名义上的主帅,军政大权被监军陈觉握着。陈觉根本不会打仗,但李璟不希望李景达在军中有威望,宁用外姓,也不用自己的亲兄弟(许多帝王都是这样)。李景达率领的五万南唐军在紫金山(安徽八公山)再被周军包圆了,南唐主力基本被周军歼灭。李璟在金陵城中如坐针毡,害怕柴荣过江,自己就要成了陈叔宝。
不过柴荣这时还没有下江南的打算,历代北方政权统一江南都要先得到四川,对江南实行战略包围。柴荣先试探性的攻打后蜀,孟昶也是个夯货,吓的没头没腚,秦凤四州被柴荣收入囊中。
李璟运气不错,没做上“陈叔宝”,但当“陈顼”是跑不掉的。柴荣拿下淮南十四州,和南唐隔江对峙,李璟已经再没能力和柴荣较量了,只好委屈求全。李璟向柴荣乞和,南唐向北周称臣,割让淮南十四州,岁贡百万,甚至连帝号和年号也不敢用了,自称国主,奉周朝正朔。
从杨行密草创江东以来,淮南一直被江东政权牢牢控制,固若金汤的淮河防线保障了江东政权的北线安全。中原政权只能望河兴叹,从后梁到后周郭威,都是如此。李璟接手江东后,也非常重视淮河防线,即使后来伐闽和伐楚都失败,但都没有对南唐造成致命打击。吴越、周行逢、陈洪进等人都不具备消灭南唐的实力,所以李璟虽然连栽了两次,但没伤筋动骨,继续过着小日子。
可柴荣志在统一,必然要拿李璟开刀,得到淮南十四州,就意味着北方政权统一进程的开始。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南方政权衰败、灭亡不可避免。
看書網小说首发本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