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东北援军(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七十九章东北援军

宋家十五万大军在世子宋君临的率领下,直逼掸族的根据地理州府城。不过掸族毕竟是滇南土著,宋家虽然兵精,可是掸族占据地利,而滇南道路向来崎岖,加上还有景族等明面上的盟友和金花三越这个后手,宋家大军在距离理州不到六十里的地方最终停住了脚步。面对着占据地利的滇南四族联军和被严重骚扰的后勤补给线,宋君临虽然好大喜功,不过最终还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对此,骆祥没有作出任何的评价。河套对宋家的军事行动早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如果宋家依照常规的打法,必定是无功而返。领军将领不同,战略意图不同,作战计划不同,选择的时间不同,都会对整个战局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果是河套领兵,不要说十五万,便是十万士兵,便足以将滇南四族族灭。可是领兵的人是宋君临,这个阴险狡诈才疏志大偏偏又爱好名声的宋君临,情况自然不同。

按照骆祥和玄机一开始制定出来的军事计划,河套若是准备对滇南路发起攻击,必须将时间选定在初春时节,这时候草木枯黄易于燃烧。只要准备了充足的桐油等引火物资,两支军队分别从血色高原青州和大湖路西面放火夹击,就算滇南四族有通天之能,也难以逃脱升天。只是这个方法太伤天和,即便是河套,一开始也极为抵触。即便是现在,河套军方之中反对这个计划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因此,骆祥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重新制订了一份。那就是三路步兵分别从青宁路、益州路和大湖路三面围剿,步步为营以灭族手段最终将滇南四族全部绞杀。当然,这个计划的前提是河套已经拿下益州路和大湖路。

宋家既不敢放火烧山,又不敢放手杀戮,仅凭十五万大军,就想平定滇南,自然是痴人说梦话。

“李家的动向如何?”昊天扭头问道。当今的清风各方势力,唯一能够让昊天警惕的,便只有李家。李家虽然在这些年的战争之中被屡屡削弱,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李铁鸣的隐忍善谋,李箫漠等人的军事才华,在整个帝国都是出类拔萃。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李箫漠多次往来于河套秦川之间,昊天还是很不放心的将展书堂的麒麟军团放在了定州。

骆祥斟酌了一下语气,说道:“李家的兵力已经恢复到了三十五万。在这其中,真正具备战斗力的军队大约在二十五万上下,其中赤眉军团和阴风古堡的五万驻军战斗力相当强悍。这两支部队这些年来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损伤,而且在多次的战斗之中不断的成长,而李铁战乃是帝国名将,李萧然也是帝国军中的后起之秀,加上一个不动声色的李箫漠,秦川确实是一个大敌。”

老实说,李家这几年来的运气着实不佳。二十万大军响应英烈帝的号召共抗极乐联盟,表现的可圈可点。只是谁也没想到宋家居然会利令智昏,大军突然偷袭李家后背。虽然李家最终挺了下来,但损失依然让秦川心疼。

然后就是极乐圣教的肆虐,连带着秦川老将,李铁鸣的同胞兄弟李铁河都战死沙场。但是,这并非是秦川李家实力不济,只不过是极乐圣教出其不意,而李家当时太过疏忽的原因。后来李铁战叔侄和极乐圣教的那一战,便充分说明了李家的强悍实力。

而且经过战争的磨砺,李必成李风成和李玄成等青年将领也崭露头角,李家内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加上还有李箫漠这个精明透顶的年轻人的纯在,李家已经成为了河套一统神州最大的障碍。

顿了一下,骆祥接着说道:“不过李家现在的军事布局是以防御为主。阴风古堡防线,李家的兵力一直控制在五万人左右,襄州和合州驻军共计十五万,其余的十五万人包括赤眉军团以及李风成的三万水师都集中在鄂州附近,动向不明。”

昊天心中一惊,骆祥善于谋断,在军事预测上具有过人的天赋,可是现在居然从他的口中听到动向不明这个词,很显然是李家的军事计划着实诡异,居然让骆祥都无法作出预测。

昊天想了一下问道:“李家最近可有扩军的迹象?”

骆祥摇头道:“没有。帝国境内的粮草兵械等战略物资的价格都还算稳定,李家境内尤其如此,因此,李家除非有大规模的库存,否则必然不会扩军。可就算他早有准备,至少境内适合参军的青壮年也会有异样的集结。所以,李家暂时不会扩军。”

昊天双目紧闭,现在东南还算平静,极乐圣教的几次进攻都被张苍雄的亲自坐镇所击退,帝国孱弱,张家也无力外顾,李家十五万大军加上三万水师集中在鄂州,确实有些不同寻常。

“江南大湖现在情况如何?”昊天皱眉问道。

“朱雀军团驻守江南,北线三万士兵驻扎在池州大江沿线,这里还有安宁侯艾宾率领的两万水师。他们的战略意图应该是和寿州张家大军一起压迫扬州路的极乐圣教。其余七万将士大部驻守泉州,防止三越北上骚扰。前段时间,蛟龙军团贺副军团长还率领水师在此歇脚。总体上说,江南路局势还算平静。”回答的人是昊天的随军文士孟萧庭:“大湖路驻军已经恢复到了十五万,总指挥使还是就靖南公欧阳靖忠大帅。中兴帝曾经让人前去接手大湖路军政事务,结果遭到大湖路军政民三方的集体抵制,最终无奈承认欧阳靖忠的地位。只是,南方军区遭受重创,短时间内仅仅只能自保。如果金花三越和滇南四族在组织一次当年同等规模的攻势,大湖路必然不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