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残疾珍宝(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三章残疾珍宝

“第一就是物不过手。就是说不要手对手的交接东西。手与手的交接,容易把握不稳,会摔坏东西。你想要是看什么,就要从地上或是柜台上面拿起来观看。这样可以防止物件受损,说不清道不明。责任不好区分。

这里有的人是故意的弄这个事情,这种行为叫做碰瓷儿。他们会以人多,仗势欺人,来讹你的钱。轻则三五千,多的能达到上百万。是一种高级的诈骗行为。

第二就是不要抢夺喜爱的物品。若是同一件物品已经有人喜爱或是看中,就有个先来后到之说。只有人家不看了,决定不买啦,你才能够拿起来看。或是讲价交易。

第三就是轻易不要品评,最忌讳说是‘假的’话。你要是不买,只能是使用隐晦的语言表明态度。可以说看不准,或是说一声,再看看推脱。心里有数就成。

第四就是不能反悔。一旦是交易成功,钱货两讫,就不能反悔。包括你与别人的叫价竞争。或者是恶意竞争叫价。

第五就是不要轻易的露出你的意图。比如说你看中某一件东西,急想要买下来,但是你不要露出来你的意图。一旦你露出来你的意图,那卖家就会疯狂提价。

本来十元钱的东西,也能要你一百,上千元。就是你讲价钱,也就能讲到一半儿。你还是亏。这都是我的经验教训。”

“呵呵呵----看来你是没少被教训。知道了。今天你不要轻易地买东西。买之前你一定要让我来看一看,给你把把关。你先不要擅自做主,自己就伸手拿下。你可千万的要记住我说过的话。不然地话,我可不给你钱化,不替你付账。”

要说起这京城的潘家园来历,那真就还得先说说这琉璃厂。他们是息息相关,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关系。

琉璃厂可是京城里的老古董一条街。这里说的可不是仿古一条街,那是地道的,老资格真正古文物交易一条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名声斐外。

琉璃厂文化街在宣武区和平门外,辽时为“海王村”。元明时曾设琉璃窑厂,因有“琉璃厂'之称。

清初古董商开始在此经营,乾隆时(1736-1795)已成为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建国后这里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驰名中外的荣宝斋及中国书店和文物商店的许多门市部,如文奎堂、邃雅斋、宝古斋、庆云堂等先后在此设立。

也就因为那里太有名气,被国家多次整治成为窗口。那是整条街金碧辉煌,高贵典雅。那就是一条贵族街。哪里的物品交易额,大都在上百万以上,对于大众阶层的文物爱好者们,门槛太高。口袋里囊中羞涩的爱好者,亦不敢入内。

正是因为如此,小商小贩儿没有大资本,也入不得厅堂。挤得小商小贩儿没了生存之地。只好另辟它地,进行交易。

这才有了现在的潘家园儿,古玩交易市场的兴旺。这里入门的门槛儿特低。在手里拿着就能进场交易。所以人流也多。尤其是还有大量的希望能够在这里捡到好漏的人。那更是趋之若鹜,弄的大市场里面是摩肩接踵。顾客满园。

提起潘家园旧货市场,可谓现在是鼎鼎大名。今日的潘家园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处地名,而是与长城、烤鸭一起成为京城的一大城市名片和特色景观。“登长城、吃烤鸭、逛潘家园”已成为海内外游人京城之旅行,必不可少的三件事。

目前,共有地摊3000多个,店铺600余家,“潘家园”最迷人的是它超强的人气,坐店、商铺全年365天开市。

每逢到周末地摊开市时,全天客流量都会高达六、七万人之多,一到旺季,则会超过10万人以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