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下)(1 / 2)

加入书签

首先,岳云下令在西域、河套、兴安岭、幽燕等靠近大漠的外围地区建立后勤保障基地。为进攻大漠的军队和民间武装力量提供补给。

他这是受当年俄罗斯人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启发。提议先在亲中华帝国的克烈部和乃蛮部的每一处水草丰盛地建立据点。大的水草丰盛地建立城池,中等的建立要塞,小的也要建立一个卫所。

而不管是城池、要塞和卫所,皆筑有城墙,驻扎士兵,派有官吏进行管理。和平时期可以提供给草原的牧民作为交易场所,如遇攻击就紧闭城门,固守待援。由于现在帝**队早已普及火器,也不缺少马匹,受到攻击的据点守到援军到来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是采取鼓动蒙古人杀蒙古人的办法,挑动乃蛮部、克烈部和其他亲帝国的部落向大漠深入进攻。而每占领一处水草丰盛地,就采取前述方法,构建据点,派驻士兵,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当然,帝国采取这种以夷制夷的方法,蒙古诸部的首领肯定有人会不愿意。但岳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需要担心。因为蒙古诸部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盯着首领位置的人可不少。如果某部首领不听帝国的命令,就可以采取收买他的兄弟或者其他睥睨首领位置的人,将其搞下去,换听话的人上来。

同时,对于如塔塔尔部,蔑儿乞部等顽固对抗中华帝国的部落。则采取坚决打击的方法。而在这一点上,岳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民间的力量。

岳云提议。向全天下发布公告,宣布塔塔尔部和蔑儿乞部为帝国的公敌,任何人只要杀了这两个部落的人,都可以凭人头到帝**队在大漠周围的城池领赏,每个人头赏银十两,而如果是这两个部落首领的人头,则赏银万两。反正蒙古人的形貌和中原汉人、契丹人都大异,也不怕认错。至于有没有人把蒙古其他部落的人杀了。然后拿着他们的人头,冒充塔塔尔部,蔑儿乞部等几部的人头来领赏银,那就不是岳云考虑的事了。反正他的目的就是要削弱蒙古诸部的实力。

虽然对于江南、岭南、中原一带的民众,十两赏银不算多,吸引力比较欠缺。但对于河套、西域、辽东等地的民众来说,十两银子还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了。足够一家老小吃上半年了。

在颁布剿杀法令后,西域人、吐蕃人、党项人、女真人、高丽人、契丹人等各路游牧民族的亡命之徒纷纷杀入大漠,都想杀了塔塔尔部和蔑儿乞部的人去领赏钱。只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要专门找这两个部落的人杀,却是比较难找的。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知道中华帝国在通缉他们,怎么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就连跑到其他部落的地方都不敢了。

于是,有些凶残奸滑的人,就发现蒙古各部落的人形貌都差不多。便灵机一动,索性杀了他们视线内可见的蒙古诸部之人。然后提着人头去领边塞,想试试看能不能领到赏钱。

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做并没有引起发放赏钱的帝**军官置疑,连问是哪个部落的人都没有问,就让他们妥妥当当地领到了赏钱。

这样一来,此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从大漠以外涌入的赏金猎人数量剧增,杀得蒙古诸部苦不堪言。而偏偏又没法应对,毕竟这些乱杀人的匪徒规模最大的也不过百把人,还有很多独行者,彼此之间又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的指挥。让他们完全无法应付。

于是,已经投靠中华帝国的蒙古诸部牧民在无奈之下,只得改变自己的衣服和语言,以避免被杀。而在这种情况下,穿汉服,说汉语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与此同时,帝国又派出了以陈旉为首的农业专家,指导他们在水草丰盛地进行耕种,并发给农具和两种新型的粮食种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而陈旉带来的这两种适合在苦寒贫瘠之地生长的粮食作物,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土豆和玉米。这两种粮食作物皆产于美洲,中原一带原本没有。但岳云这个穿越者却是深知这两种作物的世大贡献。历史上,中原王朝开始向东北大规模垦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而这也是因为土豆和玉米已经引进了中原,才得以有了垦殖的合适粮食作物。

所以,岳云便早在台湾时,就发出了金额巨大的悬赏令,要求航海家向东航行,去探索未知的大陆,同时要求能找到上述两种植物的种子,凡是能找回来的人,均赏以五十万贯铜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