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核火箭(1 / 2)
用于tpp的托克马克聚变堆太重,asa只能看着。要用核聚变电站的模式,还不如用核裂变火箭推进。事实上asa也是这样做的,科学家们首先研发了核裂变火箭,在去年十一月份进行了飞行试验,并用在十二月初发射的大型无人探测飞船上。
核火箭是asa、理论物理研究院、应用物理研究院三方合作的项目,已经持续近十年。核火箭分为核裂变火箭和核聚变火箭,前者容易实现,nasa六年前就实现了核裂变火箭的首次飞行;后者的难度不用说,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
黄金风暴后,花旗国虽然面临着各国的巨额索赔,但仍是世界第一大国,gdp可与德法总量相媲美。nasa沉寂几年之后又恢复了以前的毛病,喜欢炫耀。他们的技术确实很强大,有近百年的积累,这不是asa短期之内能彻底追上的。nasa的大功率超声波核聚变火箭和惯性约束核聚变火箭的进展没有消息,保密很严。asa的专家分析,应该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不然发言人的大嘴老早开始嚷嚷了。
核裂变火箭是过渡技术,辐射防护问题让人头疼。科学家们都说没问题,但工程师们不敢保证,所以每次都得用化学火箭将核燃料和反应堆送到太空组装,幸好现在机器人科技发达,不然累死宇航员们。
“难道核聚变火箭的研究有进展?”李庄只能这样想想。他以前经常去新威市,可能跟普通人一样对这块感兴趣,后来发现进展缓慢,便改成两周去一次。安德列夫倒是经常给他电话,报告进展。这头熊跟李庄很谈得来,是李庄家里的常客,他的子女跟李庄家的孩子们也是朋友。
周奇森现在很少去新威市,他很忙,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asa现在已经拥有完整的管理团队。院长安德列夫,副院长有四个,来自cnsa的陈德齐、来自nasa的马苏.汉米尔顿、来自esa的德国人雷蒙德.凯斯特普冯里格、来自澳洲本土的原asrp计划领导人比利.康福斯。高层主管的来源充分体现了asa内部的原始格局,不过现在asa的主要员工都是内部培养的,多是来公司十年以上员工的子弟。
asa这个庞然大物里大多是新血,主管和核心员工是从其他研究院抽调过来的熟手,普通员工都是有志于从事航天事业的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除了部分毕业于双威教育集团旗下高校,其他多来自澳洲本土名校。
李庄去新威航天中心的随从队伍变化很小,只多了一个小尾巴,刚从澳洲陆军退役回来的丽莎堂侄阿瑟.威尔逊。李猛和陈小军作为保镖来说有点老,要不是李庄很少出去,估计这两人都不大吃得消。
宇航动力研究所是asa最大的部门,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已经拆分成化学发动机实验室和核发动机实验室。化学发动机实验室规模不小,氢氧发动机项目组和液氧煤油发动机项目组都拥有近五千人的研究团队。核发动机实验室略超,核裂变发动机项目组有六千研究员,两个核聚变发动机项目组有七千研究员。
两所火箭发动机实验室的与其他部门的交叉研究很普遍,不少高端技术都来自于其他研究院,asa和wlms是公司内部获得技术支援最多的部门。
化学火箭一直在进步,但已经没有多少空间。这种技术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受限于能源基础,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但经济性和回收技术的提高,让asa的频繁发射成为可能,虽然仍不能自给自足,但只要月球基地建成,各种采矿工厂收集回来的资源会迅速弥补asa的亏空,让它成为盈利大户。
在普通财务分析人员看来,一味靠总部输血,会影响其他部门的竞争力。当然他们也不可能了解联合技术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除了少数高级主管,没人能搞清楚公司每年的净利润。
核裂变火箭去年试验成功时,李庄兴冲冲地跑过去祝贺,并亲手为科研人员发放了奖金,当然只是个仪式。核聚变发动机的研制是从五年前开始的,很多高级管理人员都是从理论物理研究院和应用物理研究院抽调过来的。泽维尔因此还抱怨了好几次,说会影响核聚变反应堆的研究。
按照公司内部的接待规矩,除了行政管理人员,不会有人站到大门口迎接李庄,这个习惯现在已经养成。计算机专家带人经过复杂的安保手续,径直前往核火箭发动机实验室。
核火箭发动机实验室与其他发动机实验室不在同一区域,主要是考虑到危险性。新威市现在已经完全被asa的研究员及家庭成员占据,这个建立在大沙沙漠深处的新城市,现有近百万的人口,面积扩大到十万平方公里,产业链覆盖到宇航科技的各个领域。
asa的火箭之所以能造得很大,跟这种布局有关系,不像其他国家因为复杂的利益问题,需要各家公司互相配合,道路运输条件限制了很多零部件的尺寸。
超声波核聚变和惯性约束核聚变是核火箭发动机实验室最主要的研究方向,这是was和wae最顶级的科学们经过详细研究后确定的,结合公司实际的理论研究做得很扎实,基本排除了其他的方案。
李庄对公司激光科技的发展一直很上心,他住的地方离激光工程研究所不远,对公司激光领域的进度很了解。相比超声波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方面公司的技术面很宽,在未来二十年中足以将现有发电效率提高30%。他并不是很看好超声波核聚变火箭,认为这种设计在太空中应用受到的限制比较多。was和wae的咨询团队想试试看,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便由懂行的人做主。
“惯性约束核聚变有进展?”李庄逮着跑来跑去的安德列夫,张口就问。
安德列夫的脸上有丝尴尬,超声波核聚变发动机项目组组长是他的小师弟斯拉瓦.古巴耶夫,这位大哥进来时很牛叉,安德列夫也竭力为他鼓吹。古巴耶夫有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吹牛,当然他有资格,研究水平没得说,很快就获得了实验室上下的认同,对他那张大嘴习以为常。
周奇森很不喜欢古巴耶夫,但李庄认为人都有缺点,这个行业压力大,喜欢吹牛的不在少数,因此还是同意了asa联席会议报送的任职申请。
“惯性约束发动机暂时没有成功,但超声波核聚变发动机有不错的进展,”安德列夫很快调整表情,向李庄报功。
“是吗?带我过去看看,”李庄说。
走过长长的走廊,安德列夫带访客进入了安放超声波核聚变发动机的超大试验车间,数百个科研人员正在上上下下忙活。
古巴耶夫看着两人进来,上来打招呼。他今年四十,个子很高,跟典型的俄国熊不同,他比较瘦,像个竹竿。
李庄目测了发动机,直径八米左右,是个大家伙,集成了发电系统,相比托克马克装置苗条了很多,公司设计的托克马克核聚变堆直径都在十二米以上,最大的近二十米,这还不包括发电机组。
开发新型火箭的时间很长,结构越复杂问题越多,因此asa管理层决定使用老的n-26拥有比土星五号更大的近地载荷,最大芯级直径为10.5米。
工程师们仔细检查了超声波发生器,核心的换能器各组件更是反复测试,这是asa让应用物理研究院研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