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黍离辟商,黄泉谱中永寂宫(1 / 2)

加入书签

这第一战发生在三十年前冀州江阳城外避风塘。而起因便是为争夺名为‘黄泉谱’的书卷,传闻此书之中记载着离朝末年文昌侯所建的永寂宫的线索,而在传说之中,和离朝建立与倾覆都有莫大干系的‘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便被文昌侯藏在永寂宫之中。

关于‘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的传说还要从离朝的建立说起,在古书记载之中离朝未曾建立之前九州之上有国百余,而离朝皇室能并有八荒、统御九州凭借的正是天神赠予的‘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之助。在传说中每有大战离朝的武士们会汇集‘黍离之旌’的旗帜之下,在‘辟商之鼓’的鼓声中朝着敌国发起冲锋,而‘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似乎真的具有某种力量,在它的庇佑下离国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短短六年时间建立涵盖天下九州的强大王朝,以致后世之中有‘离人扬旌擂故,而天下束手’之说。

在离朝建立之后‘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便成为离朝最强武装‘御林铁卫’的象征,离朝三千多年历史中‘御林铁卫’也凭着它们平定无数叛乱,直到离朝末年文昌侯柄政之时,这‘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被相继从‘御林铁卫’手中夺走,随后文昌侯在数年之内以各种名目大肆屠戮效忠离朝皇室的‘御林铁卫’,以至于曾经威震九州的‘御林铁卫’从此开始淡出历史舞台,而离朝在失去‘御林铁卫’的护持之后,随后不到两年时间离朝国祚也戛然而止。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那些效忠离朝皇室的‘御林铁卫’并没有停止抗争,在胡祸蔓延之时,这些离散九州各地的御林卫仍进行着抵抗,直到戎胡进攻昭明城之时,已经年逾古稀的‘御林铁卫’上将军陆云殉国,在后世史官的眼里和记叙中,曾经扬旌擂鼓使得天下束手的‘御林铁卫’才真正的彻底成为历史。

但是再史书之外,那些‘御林铁卫’的故事还在流传,据说那些散落天下各地的武士虽然不能挽救即将倾覆的离朝,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追回‘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的努力,忠于离朝皇室的御林卫仍试图凭借这两件神器复国,而最后关于着两件神赐之器的线索便被记载在‘黄泉谱’之中,而这本书便由‘御林铁卫’历代的首领保管。

在离崩之后的千年乱世之中,在漫长的胡祸之时,面对五胡兵马的肆虐,这种关于‘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的传说在华族之中也达到了顶峰,人们都在期待在神器的护持之下华族能再度复兴,但是经历近千年时光的寻找、等待和血与火的洗礼。这两样神器的故事也慢慢被归为虚指,诸子百家的贤者们也认为两样神器或许只是指代战争之中的勇气与力量。就这样‘黍离之旌’和‘辟商之鼓’的故事也慢慢成为志怪和神话之说。

直到三十年前冀州陪都江阳城避风塘清淤之时‘黄泉谱’的传说再次风传四野,而为九州六国所觊觎的文昌侯修建的永寂宫再次成为天下的焦点。

——征和九年初,冀州之野白虹贯日而过,五月发大雨七月乃息,大河泛滥,浸淹陪都,景帝畏之,以五牲之礼祀于太庙,下罪己诏,‘朕奉承大业,不能顺阴阳之序,至令水淹陪都,百姓愁苦,今仆于太庙,告天下咎在朕之不逮。’

这也是李胤皇室立鼎天下来以唯一的罪己诏,在告祭太庙之后,胤景帝的罪己诏似乎也得到了灵验,那漫天的水患得以退去,天地异象也消失不再,接下来便是陪都江阳城的灾后的清淤和修葺,在江阳城护城河避风塘清淤之时,劳作的人们却无意中找到名为‘御林铁卫陆轻寒’的墓室。

在野史之中陆轻寒乃是御林卫上将军陆云的后裔子孙,更是最后保管‘黄泉谱’的御林卫首领,此消息一出引得各方蠢蠢欲动。以致于边地的五胡人马,蛰伏的大野龙蛇纷纷欲染指,但最后却是诸子百家和泉下忘川抢得先机,可这也引得两方之间一场恶斗。

在沈彦尘所听到的传闻之中,很多人会有近乎荒诞的语言来描述这场‘正邪较量’,但无论如何,这避风塘之战可算是胤国开国之后诸子百家和泉下忘川最为惨烈的激斗。此战之后“尘埃千仞、玄衣成戮’八个字耸动天下。

据传那一战诸子百家之中皆是精锐尽出,便是‘息兵堡’之中也有数人,而稷下学海之中乃是乐部琴主林清玄参战,当时诸子百家中主持此战的更是纵横一脉略城之主鬼谷戚扬,而泉下忘川也是高手尽出,但总得来说还是诸子百家颇占上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