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 定国诏书(1 / 2)

加入书签

697 定国诏书

介于形势的迫切,凤九渊颁布了登基以来最严厉的一道诏旨,又称‘甲辰诏’或是‘定国诏’。

在诏书中,他首先告诫那些为祸山南道的流民,要他们在接到诏书之日,十天之内到就近的大营投降,若是继续顽抗,夷族。其次他也警告那些山贼、强盗、土匪,乃至于流氓地痞之流,要他们安份守己,不要再出来闹事,若是不听诏命,一律诛满门。最后再劝诫那些阴谋破坏凤凰界稳定的人,要他们提早放手,要不然等着他们的将是无尽的地狱深渊。

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凤九渊的这道诏命是不是太严、太厉,甚至是太狠、太毒了呢?

乱世方才用重典,现在还不是乱世呢!

凤九渊的回答是:“不论是什么时代,都必须得有个社会底限,对于当下的凤凰界,稳定就是最后的底线。如果没有稳定,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谁要是敢破坏稳定,那就不单是我与,与朝廷为敌了,而是与整个凤凰界,甚至是全人类。别骂我上纲上线,若是不在制度上防微杜渐,等真到了危急时候,总会有那么些败类出来添乱,那时候怎么来应付?说不定整个大局就会坏在一小撮人手里呢!”

诏命下达后的第三天,顺天府就逮捕了一伙强收保护费的黑恶势力。按照律法,这些人顶多被杖三十,枷号三天,再罚上一定的钱就了事的,但在定国诏的威严之下,顺天府竟然不敢擅专,将此事报到了刑部,刑部又报到了内阁。武定中犹豫了片刻之后,直接批复刑部,将此一干人等枭首示众,家人有参与的,一律同罪,即便是没有参与的,也发配苦役。

此案一发,中京上下震动,都骂武定中是屠夫,是刽子手。凤九渊得知之后,公然下旨,旌表了武定中,还赏赐了好些东西,说他‘公忠体国,卓识大体’!

随后,又杀了一批敢于破坏治安的流氓地痞之后,整个中京顿时肃然,俨然路不拾遗,夜不闭门,恍恍然太平盛世之象。

诏命下达之后,凤九渊命再次调集二十万督卫府军,随时准备进驻山南道平乱。用他在大朝会上的话说,那就是:“……再不能养疽为患了,必须得下定决心,忍住痛苦,把这个毒瘤给割了。不管要流多少血,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割,而且还是要趁现在割!”听着如此杀气腾腾的话,朝臣们无不骇然。而他私下里对思菊、雷顿和武定中等人说,若是那些暴乱的流民不按诏命限定的期限投降,那就绝不宽赦,有一千万杀一千万,有一亿那就杀一亿。就算是屠光整个山南道也再所不惜。

思菊曾恐怖地问他:“你就不怕背上杀人魔王的罪名?”

凤九渊的回答是:“若是我不挥起屠刀,凤凰界就有可能因为他们而继续糜烂下去,那时候所有人都得成为他们的陪葬,你说,我这是屠刀还是济世活人,普渡众生的佛刀呢?若是杀了他们,救得了凤凰界,也救得了整个中宇宙,我又何惧于历史怎么说我?做人做事,处处怕这怕那,也就什么都不必做了,坐着等死不就得了?!”

话虽如此说,但思菊还是觉得他的决心下得太过于狠了些,她几次劝说:“……派个能干的大臣,多花点时间,应该能够稳住局势的!”

凤九渊道:“后宫不能干政,这条你要记牢了,不要因为我爱你,你就没了顾忌!”然后又才说:“你这是最蠢的法子,试问这样拖下去,要拖到什么时候?要死多少人,耗费多少国帑才能达成?咱们换个位来思考,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你,你是愿意舍弃区区几千万人来救活更多的人,还是愿意为了区区几千万人而置无数人的生死于不顾?在极东之境,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无数的人死在魔怪的爪牙之下,每一个小时都有生命星球被摧毁。如果凤凰界没有这些内乱,我们就可以派出更多的力量去援救,去帮助他们,何至于闹成现在这样,连自保都力有不逮呢?”

尽管凤九渊搬出了后宫不能干政的铁律,但思菊还是说:“我干什么政了?我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更何况,更何况我还不是你的皇宫呢。这话,你留着对你的皇后们说去!就算你不顾惜自己的名声,你也得为那些无辜的人想想吧?你这一刀挥下去是痛快了,可得有多少无辜的人死于非命?”

凤九渊道:“我给了他们时间的。十天,不短吧?如果他们是无辜的,如果他们不想附逆为乱,如果他们真的想过安定平定的日子,那就赶紧投降。过了十天还不投降,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思菊只觉得残忍,却又找不到更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来驳斥他,只得使脾气不理他。

几天后,凤九渊在去参加第一工业城的重建奠基仪式的路上遭到了刺杀。

刺客疯狂得令人胆寒,纵是有雷顿在,护得凤九渊安若磐石,但大内侍卫的御林军仍是死伤了好些。更让人惊恐的是,这些刺客竟然大多都不懂武技,全都是普通的百姓,他们之所以舍身忘死地刺杀凤九渊,是为了触犯‘定国诏’被处死的亲友们复仇,而他们大多都是即将被发配的眷属。

看着官道之上躺满了尸体,凤九渊嘴角牵了牵,竟然绽出了一丝冷笑,道:“去,让顺天府带人来收尸!”

听他这么说,思菊还以为他的良心受到了触动,意识到定国诏的错误了呢。没想到凤九渊接下来的话让她通体寒凉,差点没有惊叫出声来。

“哼,行刺皇帝,大逆不道!着令顺天府会同刑部立即查明刺客身份,按律论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