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五十八章 战后分赃(1 / 2)
为了名正言顺地攻打吕布,曹军当时还写了檄文,说了许多理由,其实还是为了他的地盘和人马。地盘方面,起兵讨吕的三家各有斩获:曹军占据了颍川、谯郡,与袁术军平分了汝南;袁术也没吃亏,占了豫州南部的戈阳郡,及汝南安城南部、东南部大部分地盘;就连刘备也没有吃亏,他也拿下了琅琊臧霸的地盘,现在正志得意满地跟青州的袁谭对峙。
人马方面自然是连战连捷的曹操军队吃大头。侯成、宋宪两个软蛋就不用说了,陈宫、刘晔都被截击的曹仁给擒下了,那誓死断后的徐晃则被朱越、褚淮两人以优势兵力迫降六比一。不过曹军也有不如意的地方,那就是献帝还没有抢到手。
当曹操从貂蝉身边走开的时候,献帝一行还被李典困在沼泽里,但是李典一点也没有立功的喜悦,因为他同时也被袁术的五万大军包围着。大圈套小圈,简直就是连环扣,偏偏守在最里面的献帝护卫十分英勇,宁死不降。李典不敢放箭,里面可是皇帝,万一被箭雨给蹭伤了,自己就给主公惹了天大的麻烦。虽说汉室已经衰败,可是四百年的名声人气还在,别的不说,现在天下战乱十多年了,就没有一个敢于公开宣称自己要改朝换代的。
袁术也很郁闷,他本想等曹操与吕布打个两败俱伤再出手。那时候别说豫州南部,就是整个豫州也掌控在自己手中。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曹军只是认真攻打了一次,虽然折损了万余人,可是实力犹在。紧接着曹军就利用汝水破敌,引水灌城击败吕布,等到袁术反应过来地时候。吕布败象已定。现在这样子他也不愿再牵扯进去,毕竟曹操所部的战斗力惊人,还是安安稳稳消化掉豫州南部再说吧。可是他没想到,献帝居然往自己大营冲过来了。
虽然自己没有半点救助皇帝地意思,可是也不能让曹孟德这家伙一家居大,再说了。据他俘虏的蒋干交代,那吕布前些日子秘密派遣钟繇去关中一带联络势力,据说已经有了一些成效。钟繇是个保皇派,如果曹操掌控了献帝,他肯定也会投到曹操那里。这样一来,曹操坐拥兖州、并州、雍州、司隶,更别说周边的十几个郡县了。将是中原最庞大的势力,这可不是袁术愿意看到的场景。所以必须和曹操抢皇帝,哪怕是最后让皇帝到别地地方去,如刘表、刘备那里。也不能落入曹操的手中。
袁术打定了抢人的主意,但他没有想到对面的这一万人居然如此难缠。张勋不在这里,自己手下的大将桥蕤远不是那李典的对手。拼尽全力攻了七八次,居然还是被他利用地利给挡住了。眼看着曹军就要结束对吕布残部地围剿。袁术这下急眼了,下令除水军、民壮外,全军出动,必须一举击破李典部。
想法很美好,愿望很美妙,可惜啊,不切实际。眼看着曹仁、于禁他们都立下了大功,年轻气盛的李典自然不甘示弱,再说了,他现在的机会也太好了,皇帝只带着千余人就来到了自己的防地,简直就是天下掉馅饼,而且还是特大号的。想要吃下这一馅饼可要有一副好牙口,毕竟皇帝身边也有一千精锐,而且李典还要抵挡住袁术的六万大军轮番攻击。虽然袁术军队陆战能力较差,可是毕竟人多啊。力大难敌众拳,好汉架不住人多。现在李典就深深地理解到了这一点,虽然刚才得到了大营那里郭嘉派来的五千士兵支援,可是他也只能被动地防御,无法迫降护送皇帝的吕强部。
李典现在无比渴望主力的支援,但是刚刚得到消息,他目前能得到的援军只有这么多。曹军目前目前只有五万多人,其中有两万人正在监督投降地侯成、宋宪部,防止他们发动兵变;剩下的一万五千人正在汝水东岸紧张地休整,准备迎接下一次战斗据曹仁手下斥候刚刚回报,吕布麾下的张辽正率领三万大军急速南下,目前已过了平舆,距离安城越来越近。
这种局势下,曹操只有迅速和袁术达成停战协议,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击破或迫降张辽,才能确保这段时间地胜利果实不落入他人囊中。可是这和是这么容易议的吗?曹操带着曹铄等人快马赶来,随行又带来一千黑衣卫,这也是曹军最后地机动力量。
眼见曹操又派来一支援军,虽然规模小,但是也表明吕布完了。袁术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样子曹操已经结果了吕布了,要不然哪能从前方抽出士兵来呢?再打下去就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两家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袁术还想以后称帝呢,不愿意与兵强马壮的曹操结下梁子,于是下令停止对李典部的攻击,结阵备战。
很快,曹操、袁术就各带百余亲卫来到阵前相见,互相说了下没有营养的客气话,然后两个人就沉默了,什么也不说。
一看这架势。曹操就知道袁术肯定不同意将献帝拱手送上。而他也不愿意再让献帝落入别人地掌控之中。虽然献帝现在对自己作用不大。可是真要是被有心人利用还是能整出许多麻烦事来地。那么。将献帝安置在哪里呢?必须是在袁曹两家控制区地交界地带。而且要确保谁都不可以真正地掌控皇帝。
安城虽然地处两家交界地地方。可惜已经全毁掉了。暂时无法再安置皇帝一行。再说了。安城就在汝水边上。万一被别人学着再来一次决堤淹城就麻烦了。更何况曹军并没有一支得力地水军部队。就祝公道手下地那千余名水兵、十几条运输船还不够袁术手下当夜宵地。何况他们还要留在南阳。协助曹昂防备荆州水军。曹操第一次起了建立水军地念头。不过这也是以后要办地事情。目前亟需解决地还是在哪里安置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