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司马的突袭(1 / 2)

加入书签

第七十九章司马的突袭

李严听得魏延之报,也是吃了一惊。从图上看来,魏军竟有七万之众,人数还在季汉之上,主要分布在长城之东,驻守在善无和马邑两处。他们不打算与自己正面交锋,而是要引自己深入后,以马邑天险来阻击自己,以小部人马突袭粮道,使自己疲于应付,达到其化被动为主动,断自己退路,迫自己退兵的目的。而在这下时候,其真正的主力却对轲比能展开突然进攻,在长城一带击杀轲比能。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极为完备而且成功系数极大的计划。

可是,这个消息是真的么?

李严可以说是个极为谨慎的人,在这方面他与孔明有些相象,这使他在军中数十年,几乎没有吃过什么大亏。他的武艺不在魏延之下,而智力犹在魏延之上,他擅常于平衡大局,临变不惊,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准确的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办法,这使得他可以成为一个统帅而不仅仅是一个将军。从这方面讲,父亲让他当孔明的副手是很正确的。

这次,李严在地图上细细筹划,终于认定,这个情报是敌军故布疑阵,他们没有七万的兵力,就算他们有七万的兵力,也无法如图上所述那样南北纵横,千里遥击,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利用轲比能和季汉进攻的时间差,使自己与轲比能无法互相策应,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所以,这是敌人的惑敌之计,和敌人开始传出关凤在他们手中,逼迫季汉退兵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就算是故布疑阵,也无法不小心从事,在战场上,你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你能想到一个战局可能有多坏,那他可能真的就有那么坏。就算是明知道敌人很难这样操作,但李严还是不想冒这个风险,他想要主动出击。打败敌军这个死结。最起码,要让魏军不敢轻易进攻季汉。至于鲜卑,轲比能集结了近十万大军,是四方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人马,司马懿想要进攻他,那简直是太好了。

李严做出决定,让魏延迅速抢占长城碍口,攻陷中陵。而自己则突击武州,与魏延成犄角之势。这样一来,可以直接威胁马邑与雁门,敌军就算是当真有七万兵力,也不敢在自己面前任意展开。而自己有两城为坚守。以定襄为纵深,刘豹作为突袭力量,以杨任保护粮道,最起码可以保持不败之势。这是化被动为主动地计策。这样一来,敌军为了自保,便只能向马邑退缩。

事实证明,李严的决定是正确的。汉军的大胆突袭和绝佳的防守姿态使魏军难以找到下手之处,面对季汉步步为营的攻击,只能步步退守。

。。。。。。。。

魏军终于退却了。

李昴派探马四处探查,发现方圆数十里都不再有魏军,于是与关凤、郁筑鞬一起离开亡羊谷。郁筑鞬劝他们两人前往最近的轲比能大营。李昴却谢绝了。自从轲比能给司马望让路攻击朔方时起,李昴就恨透了中部鲜卑,表面上不作出来罢了。此时若到了轲比能大营,再想要平安回到季汉,只怕就要费力气了。

可是就在他与郁筑鞬分手,向西离去时第四天,本应远远离开的魏军突然出现了。他们居然胆大如此,只是撤出了山区。却在清水河一线设下了伏兵。本来到了平原。步兵是很难困住骑兵地,但是司马望和邓艾巧妙的使用了河流的走向。减少了骑兵的冲锋距离,又用弓箭展开突袭。

这次邓艾等人出现的极为突然,他们的目标显然还是关凤。眼下的关凤已不仅仅是一个功劳,而是季汉曹魏这几员还年轻的将领之间地一种意志的较量和拼杀象征。

小小的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常胜的李昴这一次终于败了,他没有败在万千敌阵之中,却败在了自己家门口,离季汉军营不过数十里地地方。

李昴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代价,他所带领的铁骑战死了三百余人,而他所带的一千人消耗到现在,只剩下不足二百人了。而他自己也被阎焕一箭射中肩头,落下马来。天幸,在那一刻之前,他地箭也同时射中阎焕腹部,令他晕倒在地,失去了战斗力。

关键时刻,这次却是关凤起了巨大的作用,她骑着郁筑鞬送给她的宝马,护卫在李昴身边,挥动长刀,带领铁骑在魏军中冲杀,就连邓艾亲自出马都被她奋力杀退。但是,个人的力量却无法改变大局,关凤也无力再冲破敌阵了。此时,她美丽的脸上满是鲜血,长刀已砍的卷了刃,眼前一阵又一阵的模糊。

突然,西方传来一阵喊杀声,一个瘦弱的少年带着一队人马,旋风一样地卷来。

那少年双手举刀高声喊道:“姐姐莫慌,我来助你!”

“关索?!”关凤终于认出了那个少年的身影。

关索的人马,冲散了魏军的阵列,有一刻,他竟然冲到司马望的眼前,吓得司马望转身而逃。

关索所带人马人并不比魏军更多,但是他们却有着极强的战力,八人组成一个小阵,六十四人组成一个大阵,手执各种兵刃,连环进击,势不可挡。魏军在这支部队面前如被割草一样纷纷倒下。

邓艾看着那阵法,几乎迷失了:“天下居然有这等进击之术!”

司马望一眼认出,几乎却吓倒了:“这是八阵图!这是白耳精兵!撤军,撤军!”

他疑惑着,难道刘阿斗亲自来了?心情激荡之下,竟然一口血喷了出来。他所中的毒,随着这些日子不眠不休,惮精竭虑,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深了。

。。。。。。。

御医摇头叹息着从营中走出。

“如何?”我问道。

“是毒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