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慕远还是第一次正式与苏预之照面,之前几次也不过仅仅是看到而已。苏预之是个大商人,为人看起来却颇为冷傲,不太好亲近;反倒桓占轩腹大脸圆,见人三分笑,八面玲珑的样子,倒更像个做生意的。

两人坐定之后,慕远正准备猜子,苏预之突然开口道:“我看过你的棋,很不错。”

慕远仅仅是因为对方突然开口而有些意外,顿了一顿才道:“过奖。”

苏预之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两人很快猜好子,苏预之执白。

开局走得很平稳,几个定式之后,双方给有所得,均可满意。

进入中盘,两人谁也没有率先挑起战争,只有在不可不争之处才近身搏斗一番。仿佛早有了默契一般,两人一起平稳地把棋局走向了官子阶段。

不仅慕远做过思量,其实在前日抽签结束之后,苏预之已经在为今日这一局做着打算。

原本苏预之以为,这一次的扬州论枰,他唯一的对手只有桓占轩,对于同样呼声很高的范彦先,上一次的论枰两人便交过手,那时是自己胜出,至于卢子俊,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他还没有放在眼里。

正因为把桓占轩当成此次唯一的对手,他才会在两人提前在第一轮遭遇的时候,故意不动声色地输了那一局,他输得极为自然,他相信桓占轩肯定是看不出来的,也没有人能看得出来。之所以故意先输一局,自然是为了在之后两人再交手时,桓占轩会对刚败过一局的自己放松警惕。

苏预之对备选棋待诏的位置根本没有兴趣,之所以会这样费心算计,一是因为想要拿到问鼎时的“江淮棋王”的称号;二来也是本性使然,多年行商的经验让他习惯留一手,等到最关键的时刻再发挥作用。

只是,苏预之根本没有想到的是,慕远看出了他的手段,而纪三猜出了他的意图。

虽然苏预之不知道那些,但是在慕远赢了范彦先之后,他就隐隐有一种预感,恐怕他这次的算盘要落空了。偏偏那么巧,范彦先与慕远的那一局,与自己和桓占轩的那一局在同一时间,若是能早一点看到他们的对局,也许他会改变自己的计划。

之后苏预之最大的希望,是想在遇到慕云直之前先遇到桓占轩,无论如何,他想证明,自己并不是真的不如桓占轩。

然而上天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抽签的结果,他一定会先遇上慕云直。慕远与卢子俊的对局,在他眼里根本没有悬念。

早在慕云直赢了范彦先的时候,苏预之就开始研究他的棋,几次的对局看下来,他却愈发觉得此人棋力深不可测。苏预之早就发觉,不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慕云直永远保持着一个不大的优势,一盘两盘如是,四盘五盘依然如是,绝不可能是巧合。只有一个解释,他的棋力远高于这几个对手,才能把局势控制得这般恰到好处。苏预之自问根本做不到。

心已经凉了半截,然而未战先认负也绝不是他苏预之的风格,唯有全力一战罢了。

苏预之向来自知,在围棋上的天赋,他有一些,但算不上多高,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可靠后天努力的官子上。许多棋手,尤其是民间棋手,都好中盘厮杀,因为够通快,看起来也好看,然而官子的计算,琐碎,繁杂,枯燥,不是谁都有耐心去认真研究的。但是苏预之有这个耐心。

几年的努力之后,成效自是颇大。苏预之自认,不论对上哪个民间高手,只要前面的差距没有落后太多,到了官子阶段,他都有把握能够反败为胜。即便是对上京城里的棋待诏,倘若仅仅考校官子功夫的话,他自认也有一战之力。

对上慕云直,苏预之也认为,自己唯一的希望在于官子。

所以开局之后,苏预之一直走得小心翼翼,绝不率先发难。倘若慕云直依然像他之前常做的那样仅仅保持一个微弱的优势的话,自己就有机会。

平平稳稳到了官子,这时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自己仅仅落后一些,苏预之稍稍松了一口气。

然而很快,苏预之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进入官子之后,慕云直骤然开始发力,之前的和风细雨仿佛是一场错觉。

若以外行看热闹的眼光来看,这一场对局算不上多好看,至少跟上午桓占轩与范彦先的对局相比,其激烈程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若是段数高的棋手来看,这是一场相当精彩甚至堪称经典的官子战。

官子战,比的就是眼疾手快,算路精准。首先要评估各个官子的大小,基本原则当然是先收大官子,再收小官子。还有先后手的问题,在棋盘上,往往是“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谁能争得先手谁就能获利更多。有些时候,先手官子的价值在彼削我长的来去之间可以差上十几目甚至几十目。

苏预之在官子上确实是下过一番苦功的,他对官子大小的评估和判断基本准确,次序也很少出错,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以慕远的判断,可以达到职业棋手的平均水准,对于一个业余棋手来说,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了。

然而他的对手却是慕远。作为一个超一流的职业棋手,官子是必须要做到滴水不漏的。序盘中盘可能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然而官子是硬功夫,没有任何借口可找。超高手之间的对决,半目只差就可能逆转胜负,一点差错就不能有。

慕远算路精准,落子也快,这无形中又给了苏预之多一个压力。起初他还跟得上慕远的速度,越到后来就越慢,到了每走一步都要算上一算的时候已经显得很艰难。

苏预之心里很清楚,这盘棋他已经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