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九十六章

陈氏站在里间儿,隔着帘子将张华劈头盖脸的好一通骂。又说待会子家去后,务必请张家夫妇亲自登门说道说道……

“……不是我这当婶子的嫌贫爱富。只是我好容易养大了两个闺女,总不好眼睁睁的把她往火坑里推。”陈氏说罢,不觉又想到今儿在大德昌门口儿瞧见的那一幕,登时心惊胆战的道:“因着咱们两家是旧交,我原不挑你的家世门第,可你这么不上进,我可不想十几二十年后,你赌的红了眼,将我的闺女外孙儿卖了换赌本的……”

陈家众人因着方才一席闲谈,也都知道了张华逃学赌博之事,心里都不大痛快。只是她们同张家的关系比不得陈氏同张家的关系,因而只能好言相劝,叮嘱了张华几句。然心底里也都有了退亲的打算。

张华满面羞惭的站在外头,先还唯唯应是,后听见陈氏口口声声要退婚,甚至还想当面同张家夫妇说个分明,立刻吓着了。忙的跪在地上连连赔罪讨饶,只说自己当真知道错了,今后再不敢了。还请婶子原谅一回。又说他也是最近两个月在学上,跟着族中的人学的赌博,原只是贪个新鲜,并没有聚赌成瘾的意思。今日乃瞧见王瘸腿儿如此丧心病狂连妻女都不顾,他也引以为戒,今后再也不去了……

尤三姐儿听着张华一席话,心下微动。登时开口询问张华口中的族中之人都是谁。

张华原就是个胆小怕事的性子。闻听此言,先还不太愿意说,又怕尤三姐儿怪罪,只得硬着头皮报了几个名字。

尤三姐儿又问了些家学上的日常之事。张华一一的回过。

尤三姐儿便知道,必定是陈珪去岁下江南,无暇顾及家学的缘故,致使学风渐坏,上学的人也都渐渐疏懒了。

族学可是一族立世之根本。现如今陈徐两家共建的族学才过了几年,就已经如此败坏下去。长此以往,恐怕又是个书中的贾家族学罢了。

尤三姐儿颇为不喜的皱了皱眉,准备回头抽出空儿来,也弄个学规学纪来肃清家学风气。务必不能白白花了银子,既没培养出好人才,反而勾的大家更往坏了学。

陈氏可不知道尤三姐儿这个节骨眼儿上还有闲心想别的。闻听张华是听了族中学子的挑唆才学的赌博逃学,不觉恨恨的骂了几句。又见张华神色仓皇,面容忐忑,也觉着有些可怜。便也住了口。乃命庄上的仆人摆午饭来。

一时吃过了午饭,因陈珪还要款待诸位贵人的缘故,陈家女眷们并不敢往外走,只在厢房里说了会子话。便见陈珪匆匆而来,面色凝重的说道:“原还想咱们一家人好生乐呵一日,却不曾想朝中有八百里急报入京,我须得同贵人们一同回朝商议要事。咱们这便回罢。”

众人闻言,不觉吓了一跳。忙问朝中有何急事。陈珪面色沉吟的道:“蜀州急报,十日前有地龙翻身,糟蹋了无数生民。朝廷须得紧急筹办赈灾一事。”

陈老太太心肠最是慈悲不过。闻听陈珪此言,少不得口内念了几声佛,道了千百句可惜。又催着众人收整一番坐车回城。

尤三姐儿便向陈珪说道:“舅舅先同圣人回城,我们女眷在后,又做马车又不能折腾,此时同去岂不是扯了后腿?便叫庄上的仆从护送我们回城也就是了。”

陈珪想了想,觉着三姐儿的建议乃老成之言,当即点头应了。

一时陈珪与圣人去后,陈家女眷方才收拾妥当了回城。陈氏母女因想着要与张家夫妇商议张华之事,便也留在陈府。又打发了小子去张家传话儿。

张家夫妇闻听陈家仆人所言,忙匆匆而至。到了陈家之后,得知张华所做之事,张允之妻未等旁人开口,便哭着上前不断捶打张华,口内只骂道:“叫你这小子不学好,你也不看看咱们家如今是什么境况儿,辈子只盼着你能出息了好光宗耀祖的。现如今你不但不能好好习学,反而跟着那起子下流东西学的逃学赌博,你怎么对得起你爹爹,怎么对得起张家的老祖宗,怎么对得起二姐儿……”

张允在旁,也是满面怒容的呵斥连连,要不是这会子还在陈家,不好太过。他连亲手打人板子惩治张华的心都有了。

张华被陈氏母女撞破了逃学行径,早已又羞又愧,闻听陈氏有退婚之意,更是又惊又怕。此刻且见父母如此失望,登时忍不住的瘫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陈家众人见状,原还气张家不能好生教养子嗣的。这会子倒也不好说什么了。那张允之妻邱氏又拉着陈氏的手儿,淌眼抹泪的诉说两家旧日情分,感念陈家对张家的救命之恩,又说张家如今的家世门第,原也配不上二姐儿云云。然邱氏口内这么说着,一举一动却都是不想退婚的意思。

陈氏方才那一番言辞也是气的急了,所以一时冲动。当然也有尤家大姑娘嫁到宁国府后,尤家女眷们时常言三语四的说着风凉话,挑唆的陈氏每每动气的缘故。

只是眼见邱氏当着众人的面儿痛哭流涕,张允也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模样儿,陈氏少不得也想起赵家那死鬼还去时,她在赵家过的艰难,张家夫妇仗义执言的情分。

陈氏左思右想,自然就软了心肠。却也不能放任张华就这么不往好里学,将来害了二姐儿。

张允见状,少不得开口说道:“妹妹这话所言极是。现如今这畜生跟着那起子下流东西学了些不好的毛病在身上。恐怕就是咱们压着他回族里念书,他也不能安心的。既然如此,莫不如给他个教训。也好叫他知道知道世道艰难,读书不易。如若此次之后还不知道悔改。我也不能害了二姐儿,咱们两家的婚事,就此作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