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1 / 2)
汉七十七年,四月。
汉廷于岭南郡加置增翊县,辖地为后世的广西百色地区,相较现有的岭南五城的辖地皆要大得多,却没打算兴建城垣,仅筹划修筑简易城寨,让县府官吏在城寨里设衙治政。
之所以如此,盖因朝廷加置增翊县只为就地开采铝矿,开设冶铝工坊,以获得充足的氧化铝,故该县的人口结构很简单,官吏,府卒,工匠,监工,奴隶,仅此而已,大农府并不打算耗费巨赀兴建城池。
大汉的新财税制度愈发完善严谨,地方官府要进行耗赀庞大的基建工程,往往要向大农府请款,现下大农府不愿浪费公帑在增翊县建城,岭南太守孔仅自不会从郡府库房掏钱自行修筑。
孔仅出身商贾世家,入仕为官已有十七载,历任大农府平准令,大农部丞,大农丞,财部少卿,昔年的弱冠青年,现今已年近不惑。
与从底层官吏逐渐历练晋升的寻常大臣不同,他刚入仕就已进入中央官署的大农府,直至去岁才外放到岭南郡,且直接就任太守,实打实的封疆大吏。
实话实说,孔仅对地方政务还是缺乏历练的,好在大汉官制严密高效,各郡即便太守暂时空置,都尉和诸曹掾史仍可各司其职,将该郡的军政要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故孔仅这新晋太守只要不胡乱干涉岭南郡原有的官僚体制运作,自身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熟悉。
孔仅是个精明人,自然懂得如何行事,懂得扬长避短,不熟悉的军政事务可逐步积累经验,真正想取得政绩,还得靠自身的老本行。
就任大半年来,他在大致熟悉各类政务运作后,便将大部分精力投注到发展岭南郡的工商业,府库内的公帑也大多投入到其中。
岭南郡府虽未创设甚么官办工坊,却是在辖下各城整葺坊市,道路和码头,即便大农府没拨下太多款项,孔仅宁可由岭南郡府自行出赀,也要为商贾们提供更好的营工营商环境。
非但如此,孔仅在去岁腊月返京述职时,还特意向皇帝陛下请允,在岭南郡县试行增设招商局。
所谓招商局,形制同现下各郡县的工业局和农业局,掌地方官府的招商引资事宜,是皇帝陛下早已提出的新官制,只是朝臣们对此事争执不休,陛下也不宜乾坤独断,故是迟迟未决。
最为反对增设招商局的重臣,无疑是御史大夫直不疑,原因无他,忧心地方官员借招商引资为名,行官商勾结之事。
御史府掌纠举百官,巡察御史们不断在各郡县明察暗访,就是为监督地方官员,使其不敢以权谋私,行贿受贿,在招商局的官制条陈未曾完善前,所谓的招商引资难免出现诸多游离在汉律边缘的灰色地带,为贪官污吏留下太多空子钻,也使得诸御史监察官员时束手束脚。
皇帝刘彻再三深思,觉着直不疑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故而暂缓推行。
孔仅作为汉廷近二十年来最重要财经官员之一,又深得皇帝信重,故在外放岭南后,才敢于请旨,将岭南郡府作为试点,增设招商局。
皇帝刘彻觉着此举可行,岭南郡确实是最适合的试点。
一者,岭南郡辖地虽是广袤,然治下仅有五座大城,若不算外来的商贾工匠和囤驻的边军,册籍在簿的本地属民尚不足三十万。
二者,朝廷暂时无力大举开发岭南,又唯恐岭南再出个如昔年赵佗般的割据势力,故也不欲在岭南囤田垦荒,使得岭南属民现今多以营工营商为生,本地农人耕作出的粮食,也仅够维持当地官民所需,边军的粮草则每岁从其他郡县转运来。
岭南郡要发展,现今只能自食其力,不能指望大农府从国库拨下大笔款项,毕竟江南郡县的开发才是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岭南郡的发展暂时只能偏向工商业,且不得从其他郡县大举迁徙百姓入籍岭南。
摸着石头过河或许有些危险,然现下的岭南郡与其余汉郡相较,无疑是个地广人稀的“小溪流”,即便闭着眼睛,摸石头趟水,摔倒了也淹不死人的。
若试行失败,对大汉无关痛痒;若试行成功,并逐渐摸索出可推广至各郡县的完善官制和律法条陈,那无疑就是为大汉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没有民间资本的支撑,光靠国库岁入想要在大汉快速推进工业化,那无疑是脱离实际的。
大农府固然可以创设诸多产业,然那就相当于后世华夏的国企,非但有违“不与民争利”的汉室治国理念,亦会造成工商业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国家垄断。
盐铁和采矿等极为重要的战略型产业虽可官营,然更多阖待发展的产业却还是要鼓励世家权贵或民间商贾参与其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