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1 / 2)
汉六十八年因有闰九月,故大雪节气过得十余日,方才迎来冬月。
今岁冬月,长安城已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
农人们皆已种完冬小麦,窝在家中熬冬了,要到各处作坊务工的掌事和工匠们却还得顶着风雪,每日早出晚归,为年节前必将爆发的购买潮赶制各式货物。
他们倒也没甚么抱怨,在务工的百姓看来,每年岁末愈是忙碌,就能赚到愈多的赀财,近年因着四大商团的影响,其它商贾开设的作坊也逐渐跟着给工匠发放加班费和那甚么年终奖,否则还真留不住那些技艺娴熟的工匠。
随着大汉百业愈发兴盛,京畿各县的用工荒尤为严重,四大商团又谨遵皇帝陛下谕令,所属作坊内的匠师乃至工匠大多只雇用汉人,外族奴隶仅能从事较为繁重而无涉技艺的体力劳动。
田氏商团的纺织作坊倒是有用大量外族女奴,但皆属囚禁性质,做到死都不可踏出作坊半步,更遑论与外人接触,泄露作坊教授给她们的各项技艺。
大汉虽没甚么专利保护法,但华夏百姓自古对独门手艺或秘方本就不缺保密意识,甚么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可不都是敝帚自珍的么?
故而大汉臣民对四大商团的作法颇是认同,与之有生意来往的商贾更将其各式章程纷纷学了去,盖因四大商团为从附随商贾获得更多辅助,偶尔会低价出售乃至免费教导他们适当的技艺和配方,自也会要求他们不得外泄。
大汉商贾们可不蠢,若是这些技艺让别家偷了师,那他们还如何抱紧四大商团的大粗腿发家致富?
如此一来,京畿内的汉人工匠数量愈发不足,尤是技艺精湛的匠师吃香得紧,除却四大商团没人挖墙角,旁的商贾皆是绞尽脑汁,在留住自家匠师的同时,又想方设法挖来别家匠师。
各处作坊的匠师如此,便连永和豆浆的庖厨亦如此,月例是涨了又涨,且都订立了长契。
永和豆浆创立至今,已历经十载光阴。
昔年王富贵与田氏私学的同窗们凑了数百钱,在东市租了个小铺面,卖豆浆和煎饼果子,仅是想学以致用,稍稍印证私学先生传授的知识。
现今能弄出如此大的产业,王富贵他们当初是压根没想到的。
各类吃食不断推陈出新,获取田氏冷饮的独家售卖权,又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大肆吸纳各地商贾,现下挂着“永和豆浆”招牌的铺面已然遍布大汉各郡县的坊市。
王富贵某日醉酒,曾得意洋洋的宣称,何处有清河百货,旁边必定开有永和豆浆的铺面。
这是实话,永和豆浆的东家们皆曾在田氏私学受教,懂得跟着四大商团有肉吃的道理,尤是铺面众多的清河百货,其铺面开到何处,永和豆浆就跟到何处。
清河百货背景硬,无论在铺面设在何处坊市,没人敢来捣乱的,永和豆浆紧挨着设铺面,自是安逸得紧。
清河百货派驻各地的诸多掌事们也乐见此事,且不论同是长安乡亲,见面格外亲切,至少在永和豆浆能吃到熟悉的美食,毕竟大汉疆域广袤,各地饮食习惯相差太多,不是每个人都能迅速适应的。
何况来往商贾和赶集百姓有了永和豆浆用膳歇脚,对清河百货也有不小好处,多少能增加些客流。
创立满十年之际,永和豆浆再度踏上新台阶。
数月前,王富贵等东家与雍凉乳业签了长期契约,在永和豆浆的各处铺面出售多种牛乳制品。
雍凉乳业经过数年发展,其牛乳制品已在京畿各县获得了权贵和庶民的一致认可,口碑非常好。
然在其它郡县却尚仅能靠清河百货代售,且销量不好。
毕竟大汉百姓过往鲜少食用过牛乳,在京畿是经过朝廷的大力宣导,还在长安周报不断刊登广告,才从权贵率先食用,再缓缓推广到民间。
这种从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在权贵云集的长安能做到,但辐射面也就仅限于京畿各县了,出了京畿是难以复制的。
雍凉乳业与永和豆浆合作,是国舅田胜和窦府嗣子窦宪合力促成的,因他们都与雍凉乳业有大笔的生意往来,又颇有先见之明的往永和豆浆里入了些许份子,能两头获利。
他们倒不是想夺了永和豆浆的产业,近年少府和四大商团多有出手扶持中小商家,尤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和快速成长的商家,都会略微入些份子,接着便大力扶持,以求日后跟着获利。
用皇帝陛下的话来说,这就叫创业投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