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叶开的障碍(2 / 2)

加入书签

事实上,大伯叶子健所问的问题,也是叶老爷子想要了解的。

大家对于叶开投资新能源行业,而且是投入了巨资来发展这个行业的做法,还是有些吃惊的,虽然说叶开的钱来得容易,但是数十亿元的投入进去,一点儿回报都没有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产出效益,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是财大气粗。

“能源行业始终都是创造巨富的行业。”叶开的意见却是非常明确,“以前美国人利用煤铁资源,实现了一战的投机胜利,依靠石油行业的发展,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如今石油虽然还是能源核心,但是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拉开了序幕。”

新能源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后能等。

从国内能源安全和环境影响两方面考虑,科技发达国家大都已经开展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市场开发。美国还投入资金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政府基金,以促进国内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开始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开始主要沼气、太阳灶等,八十年代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开始普及,还有被动式太阳能。当时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服务于农村,并且是分散性利用为主,完全没有工业化、规模化背景的制造业和市场运作为基础,所以那时叫农村能源。”叶开说道,“现在提到可再生能源则变化很大,比如说风电,一个大风电场,装机可以到10万千瓦,甚至有些国家提出建设百万千瓦、千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完全是一种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概念,有一个大市场的支撑。现在刚好是可再生能源从农村的小规模应用变成既服务于农村,又开始向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发展的转型阶段,所以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率先走出这一步。”

叶老爷子就问道,“你这个做法确实比较超前,现在政府方面,对于这个新能源的了解也非常有限,消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就这方面做个汇报材料。拿给我来看,如果政府方面讨论之后,认为可行的话,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支持。”

“这当然是非常好的。”叶开表示了感谢,“事实上,新能源的概念提出来有一阵子了。但是大家对于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细说起来,尤其是想要工业化的时候,就觉得很不简单,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

可再生能源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后能等多种技术,每一种技术都有它特殊的特点,技术差异性、技术发展水平、商业化进程、应用水平、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

从这些角度,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跟其他常规能源,比如煤、油、气、电的情况类似。煤和油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的经济政策完全不一样,所以可再生能源这么多的技术领域,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

比如风电所面临的障碍就很多,一是风资源不清,风资源到底在哪里不知道,第二个障碍是国内的制造业不行,国内的风机制造行业,除了两个厂做得比较成熟能够批量生产,别的都不行。风电场的风机主要依赖进口。怎么把这个产业发展起来?

第三个是风电并网的问题。

“并网问题现在还是风电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因为风不能像煤电、水电等其他电力一样。可以适当调控,风是来了之后就必须发走,除非有储能的装置,如果不配储能装置的话,有风就必须发电并输送走。”叶开解释道,“在一天中,风大的时候多半是后半夜,而用电量多的时候主要是白天,或者是前半夜,所以存在风资源和电力负荷不匹配的问题。在现在发展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风电怎么并网,怎么送出,我个人认为是风电发展的最关键的问题。”

叶老爷子对于工业方面的发展也是非常关注的,他听了叶开的话,立刻就明白了。

电网是相互连接的网络,无论在哪,发电厂规摹可以在电网的配电侧接入,但是如果发电厂的规模较大,一般就得在输电侧接入。

输电线路主干网的等级有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等等,电源接入到电网中,而一定范围内网内的电量需要随时平衡,即用户的用电量和电源的发电量要实现平衡,就需要调峰,电源可能包括煤电、水电、核电,也可能包括风电,甚至包括一些中小规模的生物质发电。

如果风电要接入,电网的电源供应能力增加了,比如在后半夜,风电出力多,而用户用电量减少,工厂、写字楼的用电量降低,电力负荷就低,这时候就得把其他电源给停下来来实现平衡,而核电肯定是不能停,大容量煤电机组要停的话,代价比较大,会影响到整个煤电发电系统的效率,水电和抽水蓄能可以实现调峰。

但是如果在用电负荷小,水电少的地区,风电装机比例相对较大,调峰困难,就需要往其他地区输送电力,这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电网一般都不欢迎风电,风电确实给电网调度、电力输送增加了难度。

“哦,我明白了,老二你现在面临的障碍,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有体制上的啊。”坐在一旁的叶建欢恍然大悟道。

要发展新能源,自然就撼动了其他行业发电的利益,当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没错儿,就是这个道理。”叶开点头回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