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出发(1 / 2)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朋友们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拜托拜托,感激不尽!)
张仁杰在刘老圩呆了半个月,教授了一套练兵之法于刘家护卫队伍。
刘铭传也是练兵的行家,一看张仁杰给他的练兵操典,便知道这是万金难求的法宝。不过,这一本操典暂时还是在张仁杰手中,由张仁杰以及二十名警卫排战士操练刘老圩中,包含了刘家子弟与护卫队共一百八十人队伍。
虽然时间只有半个月,却是让刘家的队伍脱胎换骨了一番。本来,刘铭传对于护卫队的训练也算严格,只是双方训练的方法有差别。相比较起来,当然是张仁杰的办法更加的有效,队列训练只是进行了一个星期便完成的有模有样。
刘家也有枪术教官,队员也全都会用枪。唯一的差别的就是训练并不得法,不能像仁字营那样简洁高效。不过现在这些都已经不再是问题,后一个星期的训练,护卫队一百八十人的枪法便很快有了显著的提高。
刘家子弟用的枪都是德国毛瑟抢,最开始仁字营用的也是这种,威力很不错。就这半个月,刘家队员们手里那原本就使用了一两年的步枪,也陆续出现了报废的现象,可见这些天这总共两百人的队伍打出去了多少子弹。
张仁杰返回到安东已有半个多月,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就在前几天传来消息,刘铭传已经正式向朝廷上一道奏疏,奏疏名字叫做《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疏》,实际上这道奏疏也是李鸿章授意让他上的,随后刘铭传便被招至京城。
此刻西南军务正是十分紧急,急需用人之时,朝野中已经不断有人提议以刘铭传统领广西前线军务。但刘铭传,知道即便自己身据武职高位,却依然敌不过“官场贱武夫,公事多掣肘”的潜规则,因此他听从李鸿章的话,上这道奏疏,其中提到的一个意思就是,他想着效仿淮军战友张树声那样由武变文成功转型,并不愿意再一味带兵打仗。
刘铭传明确提出,现在如果实在要用自己领兵,就必须给予封疆文职的条件。表面的理由称是这样方便筹集军饷供应,实际上都是被此时社会上重文轻武的大氛围逼的。
刘铭传在积极活动的同时,张仁杰这边也没有闲着。仁字营五百将士此刻已经大半在上海,枪支弹药秘密装载于新购置两艘轮船之内,只等待张仁杰的调令一到,全体仁字营便开始南下,跟随刘铭传前往台湾。
一二十日的时间,张仁杰往返了镇江,在十八号的时候,与怡和洋行哈德森谈定了协议,从他那里新购置了大批的军械,不过却是限定了时间,让怡和洋行卡好时间在第三十天左右想办法送到台湾基隆,时间上前后误差不得超过两天。毕竟台湾海峡就那么一点,能给两天的误差差不多了。加了这个要求,张仁杰也为此多付出了近一万英镑。除了军械,其他的军需用品,张仁杰也一并购置了不少,同样的要求,送至基隆港会有人接洽。
六月二十二日,刘铭传应诏入京,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经连续两次召见,四日后,被命赴台组织防务,授予巡抚衔督办台湾事务一职。不过对于刘铭传来讲,这一官职他还是不满意的,朝廷用罕见的巡抚虚衔来应对刘铭传弃武从文的官职要求,也说明朝中的确有不少人不希望刘铭传再进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