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黑色骑士(2 / 2)

加入书签

但实际运用中,因为光被人工扭曲了,所以近距离观察时会发现眼前的景物有不自然的扭曲,而当移动时这种现象更明显,感觉像是透明的玻璃立在眼前。(ps:这就是我能想到的隐形衣的技术理论,每一根细丝一端是摄像头一端是显示器,将身前的景物显示到身后,反之亦然。但是动画中除了有隐形蓑外,京雷的新产品似乎成了隐形力场,无论穿什么衣服、拿什么武器,说隐就隐,这个我就茫然了。)

陆虎动力装甲的隐形功能可以令龙骑兵拥有“先手”的机会。

此次维和行动将在埃塞俄比亚展开。这个国家每年都有500万人在挨饿,婴儿的死亡率超过90%,如此可怕的统计数据并不代表国家人口的负增长,因为越是落后的地区,越养不活越要生。初步计划是重新建立医疗体系和粮食供应通道。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哪怕天天开粥蓬,500万人也能吃光英克雷。这次是军事援助为主,因为一部分改革派对国家现状不满,密谋推翻旧制度建立一个所有人不挨饿的新国家。

这就是扯蛋,制度建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肚子吃不饱谁肯跟着干,但关键在于改革派说是能让你吃得饱,这个口号就很有号召力了。不过这跟我无关,我主要负责明面上的保卫工作,至于人道主义救助和暗地里的政治交易有专人负责,只有传来某人强硬的表示拒绝倒向英克雷的消息时,我才会派出小组进行暗杀,以这种少流血的方法扩大英克雷的势力范围。我不担心会遇到太大阻力,能与超级战士一战的只有全身义体人,但是不发达的非洲这种人能有多少?我们在这里根本就是如鱼得水,而情报的购买价值同样很低,很多时候只需要付出在发达国家并不昂贵的一件物品,或者是几千美元、欧元。

龙骑兵搭乘的专机在首都国际机场降落,我们的任务是建立保障基地、收集情报,等候后续工作人员的到来。身为维和部队的领导,我必须亲自前往灾区进行视察,但我眼前所见,让我的心颤抖、抽搐,手足冰凉。

难民营的脏乱差不需要多说,真正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他们的眼神,混浊的眼珠里是对生存的渴望和看不到希望的绝望。每当看到有陌生人出现时他们都会围过去,只为了虚无飘渺的可能。即使一小块面包也会引起争抢。政府的救济只是一碗麦粥,这种东西不易消化,所以许多小孩子饿得脑袋几乎跟肩膀一样宽,但是越往里走小孩子越稀少,因为麦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非洲只有旱季和雨季,没有冬季,否则一场大雪降下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嗯,非洲也不是没下过雪,第三次大战后期,核爆掀起的粉尘遮天蔽日,即使是在火热的赤道地区同样身受其害。那个时候驻守在非洲的欧盟士兵之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撒哈拉沙漠的酷热让人心生烦躁,恨不得来个核冬天凉快一下。结果那几年非洲大旱加降温,以至路有冻死骨,尸骸无人埋。草原上的猎狗看人的眼神都是绿油油的,再也没有对人的畏惧。

因为世界级的大战,粮食变成了战略资源。各国国家对粮食外流进行了严密的控制,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对于粮食交易制订了限制法案。在这种全球备粮的大环境下,想要从原本的产粮大国购入大批粮食是不现实的,就算世界粮食大丰收,以非洲的饥饿人数来说,多少钱都不够用,哪怕是粮食是免费的,单是运到非洲的花费就足以令英克雷破产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但是从过去到现在依然有许多人通过义演、募捐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和物资进行援助。比起理智的分析,一时的冲动也许不持久,但代表的意义却更加沉重。回到埃首都后,在官方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应邀发表讲话的我,在摄像机前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战场上骁勇无畏的我,在这片‘被太阳晒黑面孔的人’居住的地方,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敌人——饥荒。黑色的骑士在大地上掀起绝望的尘埃,留给我们骨瘦如柴的生命。。。。。。纵使心中的冲动想让我振臂一呼,但理智与现实却不得不让我将所有的可能统筹计划,做出最可行的安排。我的援助计划,估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确实不会理解!从过去到现在,所有的人道援助都是救济粮食以济一时之需,只要撑到雨季,埃国的人民就可以依靠牛羊的副产品养活自己,饥饿人数下降到埃国政府可以承受的程度时便万事大吉。但是我来到这里,想攫取的更多,要付出的也就更多。

以工代赈,是我推出的唯一方法。只要是愿意工作的人,可以到指定地点登记,先在营地内调理膳食二天,恢复体力后开始劳作。工人可以带家属,但家属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护理,如果想得到更多,同样也要工作。埃国的水资源丰富,但限于其工业基础,这一切都处于未开发状态。只要在干旱的大地上修筑灌溉的水渠,旱情就能得到缓解。为此我组装了一台大功率的挖掘机,头部的铁钻几乎有五米宽的巨型机械,像土拨鼠一样将广阔的平原犁得支离破碎,招募的工人挖走松软的土堆积到附近,然后由移动工程车将泥土烧制成砖。移动工程车由车载电池提供能源,激光加热炼制砖石,堪称最奢侈的土窑!好在配套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在两周内开始运转,否则入不敷出之下不得不停工。

但是我依然小瞧了灾民对食物的渴望,不,应该说再怎样高估也无法计算出准确数字,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招募工人时择优录取,相比庞大的灾民数量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另外,庞大的大口中想要寻找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难,只要是知识分子想在首都找份工作还是可行的,即使工资不高,但能活下去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这一现状导致想从灾民中招募操作人员比较困难,不得已只能从澳大利亚寻找。这间接导致了在澳国境内刮起了一股“援非”风潮,参与援非建设的澳国人需要签属为期三年的劳动协议,虽然无法在资金上得到奖赏,却可以得到由联合国亲自签发的荣誉证书,而且在回国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时可以得到优待。为此社会上许多人踊跃报名,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中,道德模范更值得推崇和向往。

目前确定的粮食出口地有二,一是南美洲,因为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受到的波及较小,在英克雷的努力拉拢下,可以得到比较稳定的粮食资源;另一个东南亚,气候温暖一年三熟,目前华人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同样可以用军火和提供培训指导的方式换取粮食。

但是当所有人都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救济地点中发生了流血事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