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劫案(1 / 2)

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13-03-04

车马粼粼,雁南飞。

此时已是冬天,望南方过冬的候鸟已经不多了,只是湘南气候温暖,即便是秋去冬来,并没有特别寒冷的感觉。

一支队伍大摇大摆地行走在乡间道路上,虽然湘军已经取得了长沙大捷,湖南大抵平定,衡永郴桂道一带许多地方依然活跃着太平军的武装。

这里现在还算是女军大帅苏三娘的地盘,尤其是乡间,就是白日里太平军也经常公开出现。

而这支队伍的首领,就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将。在这支队伍中,还有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夫子,他身着乡绅长袍,一脸老态龙钟,神色间甚是不忿,坐在马上一直板着面孔,仿佛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

“老先生,要不要下马休息一下?”

这里已经到了衡山脚下,距离湘乡上百里,跟长沙隔着两三百里,已经是天高皇帝远,湘军再是强悍,也是鞭长莫及,何况即便是湘军来了,也无须担心。

想到和自己爱郎唱的双簧,那名女将不由得好笑。

“你们这是要把老夫掳去哪里?本官身为国朝吏部侍郎,绝不会与尔等逆贼同流合污!要杀要剐,快点做个了断,曾某人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这老相的男子便是刚受了劫持的前吏部左侍郎,丁忧守制不过月余的曾国藩了。他一副大义凛然的慨然赴死之态,却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没有人对他表示敬佩,也没有人表示同情,算是媚眼做给瞎子看了。

“看来精神还不错,我们继续赶路。”

.....

前段日子因为湘军风头太劲,遭了许多人妒忌,士林中盛传要推举曾国藩组建湖南团练,编练一支‘大团’。

他算得上是湘籍官员中颇为出色的一位了,人缘广,名气大,地位高,有这么高的呼声不算意外,按本来的轨道,老曾也确实在沉寂数月之后的咸丰三年初开始办团练,开始他的人生辉煌。

不过因为周晓峰的出现,他的仕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折。

堂堂正二品大员,如今成了阶下囚。

.....

按制,官员丁忧守制三年。这三年时间,虽然级别还在,相应的权力职责都要放下,曾家虽然还是湘乡首屈一指的门第,却没有了往日煊赫的权势了。

等曾国藩办完了老母的丧事,吊唁的人散去,生活就开始变得平淡起来,如今诸弟在湘军中发展,不用操心,妻儿都已返家,无需牵挂。他平日除了按礼数洒扫祭奠,吃、住、睡都在母亲坟前,因为要守墓,也不能出外应酬,整日便是在庐舍中读书,偶尔也下山回家,享受久已不曾有过的天伦之乐。

这一日晚间,曾国藩正在挑灯夜读书,突然感觉一阵头晕,一头趴在桌上,等他醒来,已不知身在何处了。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江上送行无白璧,临歧惆怅若为分。”

路过衡山,曾国藩便知自己只怕是落在湘南发匪手中了,自己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徒唤奈何,任凭摆布。

.....

自来李鬼便不会愿见李逵。

周晓峰这湘军大帅不仅冒了朱俊祖宗的身份认祖归宗,又顶替了曾氏自建湘军,如今曾国藩有复出之势,说不得,只能让苏三娘代为出手劫持南下,消除这个隐患了。

好在老曾是个迂腐的老古板,尤其在孝礼上面半点不敢出格,平日独自一人山居守孝,倒也方便了周晓峰派过来的特种兵战士行事,一管熏香,就把人放倒了。

对这位后世颇为湘人称道的满清中兴名臣,周晓峰也不愿意做得太过分,害人性命。一路把这尊大神送往南洋,甚至让他出洋去欧美游历一番,让他远离原来的轨道就好。

说不准三两年后,老曾还能成为满清官员中第一位放眼看世界的高官呢。

“偶还是挺厚道的。”

某人如此评价自己。

.....

让曾国藩远离太平天国这个漩涡,周晓峰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考虑。

实在是历史上老曾的手段太过狠辣了,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杀人无数,人送外号‘曾剃头’。

清代嘉、道以降,中国官场乃至中国社会,官与官的关系,官与民的关系,已经慢慢形成这样的局面:互相包容,彼此都不说什么坏话,见面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也就是和稀泥,大家一团和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