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请求(上)(1 / 2)
大巴车穿过城区的时候,雨还没有停。灰暗的天空下,淅淅沥沥的雨珠与泛起的潮气编织在一起,犹如从地上掀起了一幅透明而湿润的幕帘,使人们视野之内的人与物朦胧起来,低下头去,唯有道路上浅浅的积水时时被从天而降的水滴溅起的泥方显得清晰。
这座城市与北京南部的郊区接壤,假如是从北京过来,出了北京界走不多长时间,便可看到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楼和修整一新的马路。当地的地价比北京低很多,大概是有几个开发商看重这,又了解到北京有很多人买不起市里的房子却仍有些闲钱想购置产业,便争相绕着本市的北部边界接连开辟出好几套楼盘。他们的销售广告均重打向北京,且在广告上,他们均强调这些住宅楼的平均价仅为北京市主城区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却同样能让业主享受到精致而舒适的家居品位的巨大优势。不论采用了什么样的广告语,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讲,这一理念倒没有过分夸大事实。单看每一个区,从其房间的空间构造到楼宇的外观及楼与楼的排列、间隔,再到整体的布局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都经过了较为科学的规划,大体上满足了普通人的审美和生活需要,对于中等收入的家庭来其性价比非常合适。而且由这里的交通线路可以很快拐上通往北京的高速公路,附近的公交站有多趟开往北京的高速大巴,进入北京后还可以选择延伸到郊县的地铁线路。这样的楼盘,就算吸引不了紧张忙碌的上班族,也应该可以令那些退了休、把房子让给结婚的儿女后想找个地方度过清闲的晚年的人动心吧?
然而这几个区的销售状况却远没有开发商们预估的那么乐观,尤其是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的反应相当冷淡。这与它们终究不属于北京地区关系不大,核心性的问题是,这里有优良的住房,却无法配上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
参考过去的风水之,北京城的北边儿属上风上水,南边儿则是下风下水,结合气象学来看,空气中的污染物更易从北向南沉积,因此京南城郊地区的空气质量比北京其他地区更差。偏偏这座紧挨着京南郊区的城市从地理上正处于北京的下风口,因此空气污染不但熏臭了京南郊区,还有一部分继续随气流徐徐弥漫到城市北部甚至市中心。如果仅有这一个污染源还不至于太严重,可是近年来该市的经济逐步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包括城北住宅区建设在内的土木工程遍地开花。由于监管部门在工作上存在漏洞,许多施工单位为图省事省钱,对工地及运土的车辆都没有按规定进行遮盖,使得呛人的尘埃伴着一幢幢新拔起的建筑在整个城市内四处扩散。于是,在城中没有什么工业的情况下,该市的空气已到了极度糟糕的地步。
另外,与北京交界的地带有限的建筑用地相对集中,抢到地开发商们又要把自己的区的空间安排得十分宽敞,又要明争暗斗压迫对方的空间,结果导致区虽大,区与区却不得不扎堆儿挤着,彼此间的公共空间也被压缩。用这里一些后悔的居民的笑话描述,“我住围墙边的楼,从自家窗户伸出手,就能摸到围墙那边隔壁区那楼的窗帘”、“我们楼旁边,一个新的区正在盖,那天我刚站到阳台上,工地的大吊车一转,那吊臂差蹭着我的鼻尖”……日常生活易受打扰,**面有诸多不便,还得天天忍受恶劣的空气,人们不买这儿的房子也就理所当然了。
迄今,入住此地的大多是本市人,或是刚经历搬迁,或是由乡村进城,或是有投资需求。大量的高品质户型还闲置着,甚至存在整栋整栋的空楼。在这样一个地方,手里攥着详细的地址,要找到一个熟人就不该那么难了。
就是这里了,“咚咚咚”,没人应。再敲几下,喊两声,宽大的防盗门还是冷冰冰地紧闭着,门里也没有任何声响。今天是周末,看来他还是像提供地址的人的那样去加班了。还好,他上班的地方离这里并不远,但一上来先吃了个闭门羹,实在不是好兆头。
这座楼位于通向市中心的一条主干道边。循着主干道向南直走00米,就到了另一个区的底商。这一排面对大路敞开大门的房子中,有一家挂着“黑骏马工作室”的招牌。
墙上的挂钟慢悠悠的指到了十二,工作室内的人们纷纷自觉地起身离开自己的电脑,取出饭盒或者撑起伞出门奔向最近的饭馆。“民哥,下午再弄吧。先吃饭去。”“你们先去吧。就差这一儿了,我弄完他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