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节 宝文阁(2 / 2)

加入书签

但录到第三页之时,我下笔却渐渐缓了下来。

第三页的边角是经过修补的,殷红的朱砂可以明显看出颜色尚新,但补充的几句,却与原经文的文意颇不相符。

我搁下笔,从第三页开头细细独起,原本连贯的内容,竟到了这里便不能连贯。但明显后来补上的几句话,仍是经文。

心中有些奇怪,顺手翻到了第四页上。

第三页修补的部分,是第三页内容的结尾,也正是第四页内容的开始。而这些话读起来,却也跟第四页原文的文意不相符。

心中越发觉得奇怪,又顺着往后面看去。

这册经书所讲的,就是佛讲经说法、讲因果的故事,措辞较为简单,虽然每页有几句不能连贯,却也不影响整体的意思。

这般又看了几页,到了第七页的边缘,又有一部分缺损。

我留意去读了修补的部分,与第七页的内容也不连贯,自然,第八页开始的几句也与下文不能顺接。

宝文阁是宫中最大的藏书之处,比之皇上的内书房、太后的福慧楼,都还要大上许多。

宋宫中用于藏书、储存书画以及我朝历代皇帝墨宝的地方,除了宝文阁之外还有龙图阁与天章阁。

不仅有许多内侍在其中供职,还有一些饱学之士,负责打理这些书画,也负责奉皇上之命编纂新的书籍,而编纂好的书籍则会被保存起来,或者被刊印流通到民间。

比如龙图阁,置于真宗皇帝年间,宋室南渡之后,仍沿袭旧制。龙图阁中的学士便称作“龙图阁学士”,仁宗年间有一位著名的官员包拯,就是龙图阁学士,是以后人也以“包龙图”称呼这位敢作敢为的绝世清官。

宝文阁的位置距离皇上的寝宫不远,

宝文阁中的官员学识何其渊博,又是专门为太后修复的经文,怎会弄得这般粗疏大意!

从接到经书时候,心中的疑惑便愈发明晰——皇上交给我经书,是有别的用意。

眼下,抄录经书的工作是无法完成了。但皇上交代下来的任务,却在势又不能置之不理。

小石头临走之前的话忽然浮现,我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原来如此。”

太后不在宫中,于娘子倒也无事忙碌。我告诉于娘子,黄公公手下的一个小内侍送来了经书,是皇上选了给太后看的,只是我在誊录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词句不同,故而需找到黄公公,托那个小内侍带我往宝文阁一趟,问一问宝文阁的学士。

于娘子忙命人去找黄公公,让他手下的那个内侍来与我同去。

小石头很快便到了,想是平时少见于娘子,问好问得十分局促。

“姑娘有什么事,交给小的前去就是了。”小石头道。

于娘子亦点头:“是啊,跑腿的事情,交给他们就是了。”

我微笑道:“经书我仔细读过,不解之处也都记下了,当面请问,想必能问得清楚些……”

话未说完,于娘子已然点头:“是了是了,他们识字是极有限的,书里面的东西,怎能说得清楚。”说着又向小石头看了一眼,不由笑道:“黄公公也不找个口角伶俐的,这是太后娘娘的书,还是姑娘自己过去问得好,否则说不清楚,倒误了事。”

一路往前出了慈宁宫,我方才道:“遇到事情不要着慌,学着说话慢一些,慢慢也就好了。”

小石头错愕地抬起头,方才从于娘子那边过来时脸上的红涨还没有褪去。一双瞪大的眼睛里满是不可思议的样子,似是想不到我会这样跟他说。

“于娘子也不过随口玩笑,待你日后有了进益,再去于娘子面前问安,她定会称赞你的。”我微笑说道。

“谢姑娘……我……我不是……为于娘子说我……”小石头吞吐了两句,忽然使劲儿点了点头:“谢姑娘,我一定……一定会的。”

微笑点头,小石头带着我继续往前走去。

看着小石头瘦削的背影,仍是有些无端的熟悉之感,或许是亲切吧,我这样想着。

宝文阁这样的地方,后宫中的妃嫔女眷通常是不能到来的,而我是入内内侍省的典籍女官,自然又有不同。

不过男女有别,我也并不是可以直接到诸位学士处理公事的地方。

我被安排在厢房内等待,自有人将我的来处与身份通报。

心中忽然有一种莫名的预感——皇上留给我的疑团,就要渐渐解开一些,但那之后,我要面临的,却是另一个疑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