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章 伯力攻略(1 / 2)

加入书签

408章伯力攻略

海兰泡可以硬碰硬,强势攻打;但伯力如果硬碰硬就不会那么容易。

伯力,是苏俄远东的交通中心,向南通过陆路可达海参崴、日本海;向北,可沿黑龙江与铁路到共青城和达涅韦尔斯科伊海峡,向东,通过铁路可直达苏维埃港;西伯利亚大铁路从伯力市中心穿过。

伯力的防御工事,可前推至日俄战争时期,当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失去在中国东北的权利之后,伯力就开始了防御工事的建设,这一建设就是几十年。可以说,伯力包括远东另一座海港城市海参崴,在整个苏俄版图中,其防御工事完全可以排名前列。

国防军东北方面军在接受东北之后,就开始制定如何攻取伯力的作战计划。最初的作战思路有三条,第一条是强势攻打;第二条就是围困,大军过江之后,将之围成一座死城,最后逼之投降;第三条则是迂回,攻击伯力附近村镇,引伯力之苏军出城,在野外将之歼灭。

第一条是火力至上主义者,他们觉得国防军的装备如此之好,完全可以将伯力之苏俄军队歼灭,但这一条的毛病是战损无法估计,大多数将领都没有赞同;第二条看似很好,但所花时间又无法估计,同样不可取;第三条迂回战略,先攻打和占领广大村镇,引诱苏军出城,但这一条同样不保险,万一苏军不出城呢?

最后,国防军总司令武爱华赞同了第三条。武爱华想起了太祖最为成功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我将广大农村给占了,将交通要道给占了,不管你伯力的苏军出来不出来,你出来了我就打,你不出来我也未必就用大军包围,因为那样会形成很大的兵力浪费。

不用大军包围但却可以采用小部队包围,再配合国防军在远东地区的空军,将伯力的供给链条给掐断,苏军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这第三条攻略与第二条相比,似乎也没什么不同嘛,最后,不都是“围困”吗?不,完全不一样。第二条的“围困”,是因围而围,为围而围;第三条却是围而不围,不围而围,围不误事,当四周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地盘都已经成了中国的天下,这伯力的苏军最终为落得个什么结果,不言自明。

其实,德国军队在进攻莫斯科或斯d林格勒时,是犯了一些错误的。如果德军不强硬攻打,只是派兵将莫斯科周围中小城镇都给占了,将其交通线全部掐断,同时在主要方向上保持一定的机动战略集团,苏军怎么打呢?

莫斯科南方有柳别尔齐,东方有巴拉希哈,北方有希姆基和梅季哈,这些卫星城市距离莫斯科的距离多在10-30公里之间。如果希特勒换一种方式,再辅以政治的手段,苏俄可能很难坚持下去。

但是,希特勒的理想是尽快结束苏德战争,要向全世界展示他的武力,所谓欲速则不达,这就没办法了。因为苏俄的国土太大,是不可能短时间消灭的,即便攻下列宁格勒或斯d林格勒这些城市,苏俄同样还有无数的城市。

当然,德国还有一个困难,那就是他只有6000万人左右,他的兵员总数有一个限制,最高时为1000万人,兵员与民众之比达到了17%,那已经是了不起的比例了。而中国,只要达到2%,就是800万士兵;达到3%就是1200万士兵;以一个国家战时达到5%左右的兵员而不会影响到国家正常的经济生活来看,中国完全可以拥有2000万以上的兵力。

中国现在有多少兵力呢?海军、空军,陆军24个集团军及15个独立集团军群约550万常备军外,每个省军区还拥有1个守备师,10-15个守备营,60-100个守备连,全国守备部队总和为28个守备师,320个守备营,2100个守备连,守备部队是按照野战部队60%左右配备人员与装备的,因此这一块不会超过120万士兵。

在武爱华的计划里,目前就以这么多部队基本上就可以“包打”天下了,惟一的变数就是,在新占领地区,必须要组建新的守备部队。对于新占领地区的部队,武爱华准备以“军区”的方式统领其武装力量,譬如即将占领的贝加尔湖以东以北地区,武爱华就即将成立“东北亚军区”,东北亚军区将成立3-5个a类师(陆战师),3-5b类师(守备师),下面划分若干军分区,以守备营、守备连等驻守。

这种军区,根据其地域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重要性,分类设置,地盘有大有小,部队有多有少,并不强求统一。此外,在一些特别地区,譬如占领了某类地区,但又不适宜合并到国家一统上来的,则像后世美国那样,设立“驻军”。

3月12日凌晨8点,国防军东北方面军伯力攻击集团第17集团军林阳春部、第1集团军夏威部、骑兵第3集团军马占山部、装甲兵第3集团军陈明仁部装甲第3师装甲第6师、炮兵第1集团军第7炮兵师李康庵(少将)部,共计42万人从乌苏里江饶河与虎林之间的百公里地段分十余个过江点同时过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